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英年早夭,83年创业者

6月6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可见,高校创业教育将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近年来,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各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如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提供创业贷款等。有了这些后盾,更多的人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然而,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是,大多数不顾一切投身创业大潮的大学生,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根据迈克尔斯的数据,半年后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在三年后放弃了创业。2011届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创业的仅有44.8%和48.9%的人在三年后继续创业。《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某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3的创业团队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能力,部分团队领导反应过于迟钝。是这样吗?

编辑:臧亚蒙

创业是“梦想”,梦想成真

谈到为什么要创业,大学生们说,有的是梦想驱动,有的遇到创业项目,走上创业的艰难之路。

“为了实现我的夙愿,创业是梦!”刚从欧洲读完本科回来的谢欣毫不犹豫地说。毕业于中国一所“985”大学三年的郭然,一直希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她说:“这是一项浪漫而自由的事业。”

“我在工作中发现了商机。”郭然下班后一直在一家西餐厅工作,结交了很多朋友,包括厨师和经理,所以他决定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一起开一家餐厅。赵一阳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婚庆公司工作。他说:“在工作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工作,因为它能给每个人带来快乐。所以我萌生了开一家婚庆公司的想法。”

“我被我的小朋友愚弄了,”陈嘉说,他无意创业。“我一年前刚本科毕业,被准备创业做电商的好朋友黄勇带进来。朋友热血沸腾的感觉也感染了我。我也希望尝试更多,即使失败是一种经历。”

尽管恍惚,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成为了自己的老板。创业动机呈上升趋势,缺乏专业规划,大多数人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对市场的专业考察,当然也没有对行业和发展路线的精准规划。大部分大学生似乎都有一种“过家家”的心态,先创业,没有创业初期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但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都是机会主义创业,即为了理想和好的创业项目、更好的收入或被别人邀请而进行的机会主义创业,只有不到10%的人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创业。

数据传输器

创业理想是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48%),因为自主创业比例小(7%)。加强创业意识培养是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从图2可以看出,父母/亲友的投资或贷款是2013年和2014年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而个人储蓄是自主创业资金的第二大来源。

资料来源:Michaels-2013年、2014年中国毕业生社会需求及培养质量研究。

已经是“虎头”,难免“蛇尾”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由于创业前期准备仓促、资本积累不足等问题,更容易面临失败的风险。Michaels发现,在2011届毕业生中,有44.8%的人在毕业半年后开始创业,三年后继续创业,比2010届毕业生(41.1%)增加了3.7个百分点。高职院校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中,有48.9%的毕业生在三年后继续自主创业,比2010届(42.6%)提高了6.3个百分点。根据调查,半年多后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在三年后放弃了创业

被访对象以及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创业者自己总结的“创业失败原因”或者“现在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管理经验缺失


赵义阳在婚庆店中负责运营,另有一个合伙人负责婚礼设计。必须设计出精致梦幻的婚礼场景才能做出口碑,却也很容易超出成本预算,可是赵义阳为了利润,必须控制成本。赵义阳表示很为难,“现在虽然婚礼接的不少,可是利润却少得可怜,要是质量掉下来,可能接单也会跟着变少。不知道怎么化解这样的矛盾,感觉友情都受到了影响。”


赵义阳说:“不擅管理可能是我们几个合伙人的一个通病,谁也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即使有规定也没有严格执行,甚至自己带头破坏,这就造成管理的混乱。”


2.不懂营销、宣传


大学生小凤的创业项目是IT电商类,即在网上销售昂贵的绿色蔬菜水果。她的这些产品倡导无公害和绿色,即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售价是市面上普通水果的两三倍以上。在公司成立之初,为了扩大知名度,她花了10万元做广告。而且,这些广告投放平台并不是传统媒体,也不是新媒体,而是公交车的拉手上。这广告投放与其潜在顾客群体获悉信息的渠道完全不符,最终导致创业失败。中山150万常住人口中,有私家车的将近80万人,广告投放严重错位。(《南方日报》,2015-01-21)


3.压力太大,难抗重压


高岚的淘宝店生意不错,光顾的顾客越来越多,谈到结束创业的原因,她说,“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太辛苦,还是想去找份稳定轻松的工作,就把淘宝店关了。”


陈家说:“我和黄勇的公司在定位方面出现了问题,成本不断增长,但是却见不着短期内盈利的希望,不被看好,虽然我也知道很多成功的企业在创始初期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低谷期,但是当我真正遇到这些困难时,还是很难坚持得住。”


麦可思研究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会面临三大失败风险:缺少后续资金、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困难。上述大学生反映的问题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创业项目内部管理无序,外部市场难以拓展,最终难成气候。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


尽管许多创业项目过早夭折,但这并不能浇灭大学生创业的热情。这或许与创业对大学生群体生活满意度影响有关。《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青年创业者对生活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高于非创业者。超过50%的青年创业者对生活是满意的,而非创业者低于50%。而且,青年创业者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在还是初生型创业者时为略高于40%,在成为初创企业后,达到50%。而非创业者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低于40%。所以对于许多失败了的创业者而言,创业仍是心中的梦想,不过,在被问及“如果大学可以重来”这一问题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大学提出了更多期待。


首先,他们希望高校可以给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普及创业政策和贷款流程。郭然说:“我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但是接触得不多,不知道可以为学生提供什么服务,希望学校也能有‘创业指导中心’,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希望这些机构能多‘下基层’,希望可以及时通报国家、学校针对创业的相关政策;在前期需要调查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以便学校精确定位推送,使用多渠道最便捷的方式,定期举行政策讲解会。”


另外,通过参加丰富的创业活动,在校生能在实践中练手,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点。赵义阳对高校创业比赛充满了期待,他说:“学校可以多举办创业比赛、模拟创业活动等,让学生参与一些已有的创业初期的项目,积累一些自主创业的体验,知道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学会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亲身体验比纸上谈兵可能管用得多。”


同时,高校在创业社团和良好的创业氛围的营造方面还大有可为。陈家认为寻找到靠谱的、有想法的合伙人很重要,而学校是最好的地方。“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交流会,成立一些相关社团等。因为许多人有想法有点子,但是思路很狭窄,如果能有经常将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的活动,可以不断进行头脑风暴,也许还能遇上自己的创业伙伴。”


作为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最频繁的高校,这里还可以通过举办企业家的讲座让准创业者了解更多。2015年5月30日,Lean In RUC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协会和GirlUp合作举办了“Women In Startups Mentorship女性创业分享会”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正在更多大学开展,这对大学生而言,是极好的交流机会,与成功者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将使创业走更少的弯路。


另外,高校可以发挥校友优势,为更多创业者铺路。校友会资源是高校得天独厚的资源,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人脉、市场都可以由此延伸扩展。黄勇说:“因为校友遍布各行各业、各个城市,也可以成为创业的全方位的咨询平台。像我们的技能都集中在计算机和网络一块,对宣传和市场推广完全没有经验,希望可以向靠谱的人咨询。”北京大学校友会于2010年3月正式建立了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联合会主要以30~45岁年龄段的校友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其创业初期提供扶持和帮助;通过高质量的丰富活动创造校友间沟通交流机会,形成良性的校友创业生态链。


大学生选择创业则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有了挑战也有了历练。但是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前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等,社会、高校能给予更多切实有用的帮助和引导,那么大学生创业不再只是一次“任性”或“冲动”,而是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