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王石刷屏了。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与“权力转移”有关。
万科宣布临时变更董事会,王石未被提名。与此同时,王石立即曝光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发表了“辞职”讲话。
这意味着66岁的万科创始人王石正式将接力棒交给了52岁的总裁于亮。
看到这,大家不禁要问,没有王石的万科,前景是几何。新舵手梁扛起万科大旗?
新人接手
于亮接替了王石。
根据万科公告,公司收到深圳地铁关于在万科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增加临时提案的函。拟增加董事会变更临时议案。深圳地铁集团提名于亮、林茂德、肖敏、陈献军、孙盛典、王文锦、张旭为万科第十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康典、刘姝威、吴佳宁、李强被提名为万科第十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
万科公告
王集和纪可APP的记者注意到,王石并没有被选为提名人。至此,备受期待的万科董事会变更方案终于揭晓。王石走了,于亮接任。
根据万科此前公告,股东大会将于6月30日下午召开。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王石说出了:“今天,万科公布了新董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在筹划更换董事会的时候,我决定不被提名为万科董事。从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的道路,成为了一个集体的作品,成为了我们共同的骄傲。”
对于接班人,王石也充满了信心。
他说,把接力棒交给于亮带领的团队,是完全放心的,也是充满期待的。
事实上,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王石就表示,只要万科的文化能够延续,个人荣辱留下来并不重要。如果于亮能接替自己当董事长,他可以辞职。
近两年,万科股权事件不断发酵,万科内部管理层将如何调整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梳理王集、纪可APP记者时发现,从万科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宝能系”仍位列其第二大股东,持有万科a 25.4%的股权,但在本次董事会变更临时议案中的7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中,将有4名来自深交所国资系统。剩下三个是万科管理层。
换句话说,第二大股东宝能缺乏存在感。
对此,外界普遍预测,在金融监管力度较大的背景下,这可能是宝能退出万科股权之争的前奏。
王石时代
王石造万科,万科造王石,密不可分。
style="font-size:15px;">1951年1月广西柳州,王石出生。17岁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去农村插队,而是依照父母的意愿去参军,在新疆做了五年的汽车兵后,复员到郑州铁路局的水电段做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1978年,其在兰州铁道学院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广州铁路局,广东省外经贸委。
此后,正式下海,开启创业之路。
每个商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王石的这桶金,来自倒卖玉米,那一次他赚了300万元。
钱生钱的道理,王石清楚。
凭借原始积累。1984年,33岁的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的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办公设备、器材。
4年后,王石的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发展中,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等。
当时间来到了1994年,对商业有着超强洞察力的王石,放弃大而全,专攻小而美,专心做起了房地产。
他成功了!
仅仅用了3年时间间,万科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王石红了,万科火了。
彼时,万科和王石在商界,都是热搜词。
1999年,王石退居幕后,那年48岁。而接任总经理一职的就是前文的郁亮。游学、登山,一度成了他的代名词。
不过,没过多久,过着“半退休”生活的王石便重回大众视野,而复出的原因,与股权和女人有关。
烦心之事
创业初期,王石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没有选择通过股权控制万科,也正是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原本希望享受生活的王石,因万科股权之争,重回万科管理一线。两年来,王石发声奔走,以阻击宝能系。
吉网、吉刻APP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万科当初创立公司发展公司的过程中,没有设置好股权和投票权。与资本方相比,公司管理层总是处于弱势。这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确实给潜在的投资人可乘之机。
这也直接导致了2015年,围绕着万科这只全球市值第一大的房地产股票,宝能系、安邦系和万科之间展开了一场股权之争。
出招,接招,再出招……一番大战,宝能招招见血,欲深度入主万科。王石心有不甘,接招应对,虽获得了多方声援,但却陷入被动。
时至今日,“宝万之争”仍未尘埃落定。
王石的感情生活,同样也将其绊倒。王石和妻子王江穗一直被看成神仙眷侣。然而,因新欢80后女演员田朴珺出现,爱情到了终点。
背叛爱情,另寻新欢。
50后王石,因其在社会上特殊的关注度,瞬间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娱乐版块头条,许多曾经王石的粉丝,在网上纷纷留言,表达对王石的不满。
郁亮时间
英雄气概、敢于冒险,这是王石的性格标签,这也就成了万科的辉煌。
“王石时代”远去,郁亮将成为新的掌舵手。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王石的万科,未来前景几何?
吉网、吉刻APP记者试图从万科方面找些答案,但沟通过后没有得到结果。
不过从郁亮个人经历来看,他对万科并不陌生。
公开资料显示,郁亮于1990年加入万科,四年后任公司董事,2001年任公司总经理。期间,郁亮展现了“中国企业第一经理人”的职业风范。在他的带领下,万科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年销售额从2001年的31.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64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郁亮曾在2014入围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他也算万科老人了,另外多年呆在管理层,问题不大,毕竟万科业绩还是有基础的。”地产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冯明涛就表示,地产圈里人都知道,郁亮的性格,与王石截然相反,低调求“稳”。
已披露的万科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0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8%;归属净利润210.22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净利润209.29亿元,同比增长18.81%;资产总规模8306.74亿元,同比增长35.89%。
记者对比国内几家A股重要房企后发现,无论从规模、盈利能力上来看,万科依旧领跑地产版块。
至少从数据上来看,郁亮有牌可打,而且还是一手好牌。
郁亮如何出牌,并非没有线索。
实际上,早在2015年,郁亮就曾公开表示,未来10年万科要做到万亿大市值。其中住宅只占50%,另外50%都来自新业务。万科将通过物业、物流、教育、万科驿、海外业务五大支柱实现单一业态向多业态转型。
愿景是个未知数,从现实到未来,仍需要时间印证。
一个时代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时代开启。郁亮时间下的万科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