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云南70多岁老人创业,70创业的那个人

2019年3月5日13时20分,一位91岁的“农民”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下午,他唯一的儿子证实了这个消息。当晚,王健林、潘石屹等领导为这位家属送去了慰问。这位老人的名字叫楚石坚。

一个

褚石坚,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生,云南华宁县青龙镇人。他的背景很普通,很简单。

抗战时期,父亲在日军轰炸中负伤,于是中断学业,回家接父亲的班,做起了酿酒烘焙生意,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然而这段经历并没有持续多久,抗战结束他又回到了昆明中学。

1949年,他参加了云南游击队,不久就入党了。1953年,25岁的楚石坚换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区委书记。两年后,她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马静芬女士,并与她结婚。

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分散到洪光农场进行重建。原因是作为“反右”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他没能完成反右任务。获释后,他在农场务农、烧酒、榨糖,妻子也去农场喂猪。

这位农民的儿子可能天生就有“农业”这个词。1961年,干了四年农活的褚石坚终于被摘掉了帽子,两年后,他被派到嘎萨糖厂当副厂长。他似乎不仅擅长农业,而且擅长做生意。1965年,公社级小工厂加萨糖厂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30多万元的利润,这在当时是一个商业奇迹。

然而,在那个年代,“做生意”这个词似乎并不受欢迎。他做得很好,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再次受到批评。直到十年后,我才平反,再次站在人生的岔口。

2

1978年,刚刚平反的褚石坚已经50岁了。当时,玉溪地委书记白水玉找到他,试图说服他继续在地委工作。然而,楚石坚似乎认为他不适合当官员,而更适合当商人。于是他选择了一家叫玉溪卷烟厂的工厂当厂长。

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成就了他的人生,当然也改变了玉溪卷烟厂的命运。

今天,红塔山集团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红塔山”真正的增长是在1979年到1996年,期间“红塔山”的销量从最初的1000箱增长到1996年的近90万箱。相信包括他的竞争对手在内,没有人会对这段中国香烟有任何异议。

这十八年也是褚石坚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的十八年。

r>


玉溪卷烟厂成立于1959年,那时的褚时健还在改造。云南产烟,于是从上海调来了30台卷烟机安置在玉溪,一起来的还有36位卷烟师傅。这些师傅和机器,便是这个厂子最原始了资本。


生产出第一批香烟之后,当时的领导以玉溪当地一座元代古塔为原型(这座塔在“大跃进”时期被刷红了),设计了“红塔山”这个品牌,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改革春风吹满地之时,旧的事物当然也要一并改革,包括这个暮气沉沉的卷烟厂。


1979年,当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的时候,虽然这个厂子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60台卷烟机,每年最多可生产30万箱烟,但整个卷烟厂实际却是一盘散沙、士气低落,很多设备也非常破旧。至于该厂的“拳头产品”红梅烟,质量差到被百姓嘲笑为“红梅红梅,先红后霉”。


改革开放后,国外的香烟如潮水般涌入,什么骆驼牌、万宝路等等,凭借其精美的包装和优异的质量,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击溃了落后的国产香烟,而且人家的价格往往高出几十倍。


面对如此困境,褚时健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先是到意大利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回来后立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982年,褚时健将玉溪卷烟厂生产的香烟分为高端、中端、地段三个档次,分别对应“红塔山”、“阿诗玛”、“红梅”三个品牌。这种定位,在当时中国无疑是走在了前列。


1987年,经过采用“串换辅料”的生产方式、“第一车间”革命、建立“三合一”体质等一系列改革之后,玉溪卷烟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行业No.1。次年,国家解封烟草管制,玉溪卷烟厂的凭借其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红塔山、阿诗玛、红梅销量包揽全国前三甲,玉溪卷烟厂也站在了亚洲烟草公司的最顶峰,褚时健也获得了“亚洲烟王”、中国“烟草大王”的称号。


随着企业的发展,荣誉也接踵而至,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同时,红塔集团在他历任的1996年,缴税达200亿,相当于当时三分之一的军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工资水平和一名普通工人相当,18年工资总收入为60余万元。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1994年,贵州一起涉及5万件红塔山香烟的经济案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当时的一位长者亲自批复,不能姑息此类问题。随后,河南省内一起投机倒把案件再次将褚时健卷入其中,他的妹妹、弟弟、女儿、外甥被相继逮捕,1995年底,褚时健女儿因不堪压力在狱中自杀。次年年底,褚时健被人也在云南被捕。1999年1月,褚时健因174万美元被判无期。2002年,褚时健因重症糖尿病保外就医。


按理说,一个古稀老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或许就此看开,去过一段轻松的人生。但褚时健没有,他像一个战士一样,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战斗到底。




保外就医后,他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虽然此时的他身无分文,但在一位华侨的资助下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这一次,他又成为了一个农民,一个真正的农民。


在种植橙树的过程中,很多事情亲力亲为。在他的带领下,当初玉溪卷烟厂的奇迹再次在哀牢山上演。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褚橙”迅速畅销全国,把哀牢山这样一个人均收入2000元的贫困地区,愣是变成了人均收入10万元的小康之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中国橙王”的赞誉。


2011年,经过多次减刑,褚时健提前出狱。而此时的他,凭借“褚橙”的成功,跻身于亿万富豪之列。


当褚时健被病痛折磨之时,他并没有选择养尊处优,而依然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节前他还在果园忙碌,节后,便已告别了世人。他或许在内心告诉自己:就是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这,或许才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