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买茶实名制”把爱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我们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西茶这个品牌时,似乎显然是在“小吃宇宙”中两个巨大的天文台所能看到的坐标上:
作为一个“网络名人”,跟青年团、肉松面包、芝士蛋糕一样,要排队好几个小时,给网络名人圈增加新的谈资;作为“奶茶”,就像日常的咖啡、豆浆、脱脂奶,不同于每年清明节流行的共青团。奶茶正是很多年轻人所需要的。
人民广场地铁站,来福士出口,全是包师傅和杏花楼的牛
网上名人奶茶好吗?嗨茶真的好吃吗?真的值得排队等吗?
其实排队好不好对排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排队的长短也影响着你对这款饮料的印象:排长队总会引起人们的好奇,等待带来的焦虑甚至会抬高你——的期望值。当然,事情必须扭转,“实名制”已经引起了很多客户的抵制。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企鹅从去年开始关注西槎,实地走访上海、广州,采访西槎创始人聂云宸。我们想和你认真谈谈这家茶叶店,不吹也不黑。
至于喜茶的历史,大部分媒体介绍的时候,难免会抛出“江门镇街茶店”的开头,然后说说“皇茶”改名为“喜茶”的故事,最后放在一罐成功反击的罐头里,如此励志,适合大批量生产。在企鹅,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
看菜单:何以为喜茶?
找遍天空后,我们找到了从开始到现在的茶的菜单。一个小街茶叶店要多少次才能成为行业神话?
图片来源:西茶新浪官方微博
这是西茶(当时叫“黄茶”)的原始菜单。
聂云宸告诉我们,创业初期人力不足,要自己承担多个角色。甚至菜单(比如这个)都需要在PhotoShop里自己制作。
菜单上有多达十三个类别。除了奶茶,还有咖啡、可可和甜点。这和现在任何一家街边茶叶店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他们都追求品类齐全,尽可能的覆盖观众的口味。然而,这种“撒大蛋糕”的策略似乎暗示着不可靠:
一家奶茶店,能同时做好咖啡和甜点吗?
图片来了
源:大众点评这是更名“喜茶”后的菜单。
和第一版菜单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去掉了一些品类:咖啡、港式奶茶和部分甜品。
而在最初菜单上两种口味的奶盖(芝士/奶盐)被合并,芝士的地位逐渐上升。
如果说肉松是传统点心走向网红的命门,那么掌握了芝士就仿佛打通了网红款的任督二脉。五年前,芝士就是喜茶的卖点,聂云宸押对了宝,首创与否无从考证,但业内有很多观察者都一致认为,是喜茶掀起了如今的这股芝士奶盖的风潮。
这是现今位于上海的一家喜茶店铺的最新菜单。
我们发现,除了两款甜品被保留,和之前的菜单相比,几乎全都改头换面。
从前,除了名声大噪的芝士奶盖之外,喜茶的特色是拼配茶底,比如前两张菜单上的樱花/桂花/桃香/荔枝等花果香的调味茶。如今,街头那些喜茶的各种仿冒者“皇茶们”等,还在原封不动地照搬这些茶底名。
然而,在喜茶最新版的菜单里,这些调味茶几乎全都消失了。奶盖增加了低脂的选项,而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新的纯茶品类。
那么——
看门道:喜茶是一杯优秀的饮料吗?
在现今奶制品大同小异的环境下,喜茶最有竞争力的当属茶底和配方。
精品奶茶店大都放弃廉价的奶茶专用碎茶,寻找更优质的茶叶供应,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朴茶(创始人来自福建所谓“茶叶家族”)、茶阁里的猫眼石(团队来自台湾,和当地各大茶园有着密切联系)等。
上海来福士店
广州东方宝泰店
每家喜茶都有这样的装置,一则装点门面,二则表明原料优秀
喜茶也不例外,拿最出名的金凤举例,喜茶的品控严格到茶树的栽培、从品种就进行改良,聂云宸告诉我们,金凤从种植到面市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在喜茶的产品介绍里,你还能发现其他世界其他地方的茶叶,如印度、日本等。
最有趣的,还是配方上的小心思。茶底名并不能透露太多信息:除了常规的普洱、抹茶,更多是绿妍、金凤、青雾这些根本与传统茶不相符的命名。绿妍,其实是一款茉莉花茶;青雾的原料则是台湾高山乌龙茶;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凤和四季春这两款茶,它们是由乌龙茶和绿茶拼配而来的。
喜茶的开放操作间,每个人分工明确,SOP极度细化
至于好喝与否,则完全是非常主观的个人体验。鹅君把喜茶几乎喝了个遍,各种甜度都试过,个人看法是:奶盖略齁,茶底很好,口味特别,几乎无雷区。总体来说,品控稳定,以一杯(不需要排队的)饮料作为衡量标准,喜茶无疑是合格,甚至是优秀的。
真心要一份点单指南?
那给你一张(不负责任的)个人专享订单:
满杯红柚
红柚和茉莉花茶的搭配很妙
青雾和四季春的纯茶
建议微甜,完全展示了店家的配方功力
芝士奶盖配青玫/普洱
很新奇的口味组合,入口比金凤和玉露有趣
看现象:到底谁在排队?
去年12月,我们策划了一个奶茶专题,走访过上海很多奶茶店铺。
“你听说过广东的喜茶吗?”
从连锁奶茶巨头的研发总监,到刚起步的餐饮创业者,不少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当时,喜茶还未“北上伐沪”,其热度仅仅维持在珠三角。带着好奇心,当我们来到广州后,看到的则是这样一番景象:
广州的喜茶店铺已超过十家,最早的一家开业已逾一年,因此可以说喜茶并非处在开业初期的营销大热中,然而店铺却热闹得像刚开业一样。踩着饭点进了店,排队二十分钟不稀奇;倘不巧赶上商场打烊,喜茶却依旧门庭若市。
广州石牌桥店
在广州石牌桥店听到邻桌几位大叔模样的顾客讨论:“这么一杯奶茶值二三十块吗?是我绝对不买!”原来是一群研究奶茶行业的投资人。
喜茶到底好不好喝,从来就没能达成共识。喜茶进军上海,更是争议不断:排队8小时,每杯加价100元,专门为孕妇开辟的快速通道也被“黄牛孕妇”所挤占,甚至还有人假扮孕妇排队……市井奇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上海来福士店门口坐一个小时观察顾客,照常理,奶茶的目标客户应以女性和年轻人居多,然而队伍中这类人的比例却不足三成:
拿着隔壁“网红”边排队边售卖,提着小板凳……
穿梭在队伍两侧,见人便“要号”的黄牛大概十步一见,其中不乏逗趣者,先是卖号未果,后便笑答,他在来福士上班,只是抽时间排个号,见到有孕妇或者老人,就免费把号给他们,“我这是为人民服务!”也有诚实的黄牛,坦然吐槽赚钱不容易:“一人只能买两杯,排四个小时队,四个小时就赚几十块钱。”
为了不影响商场正常营业,来福士的队伍被安排在商场外
除了形形色色的倒卖人群,来买这杯喜茶的理由则有很多,和排队者聊聊天,竟有览尽世间百态之感:
“拔草”被提及得最为频繁,社交网络遍布天下,无论自发还是营销,总是撩拨着一群最渴望尝鲜的年轻人;不差钱的土豪直接走到店门口,从黄牛手中接过七十块一杯的金凤茶王;有从武汉、厦门等地赶来的同行,在他们心中,喜茶就是行业神话;也有上了年纪的老太,为子女排队,“孩子要喝,他还没下班,我就过来帮他领号了。”
如今喜茶在上海的大众点评上,将近80%的差评和排队体验有关,更妄论“实名制”登记买茶引起的众怒——它甚至上了微博热搜。据说,喜茶今年在上海要开十家分店,开了十多家分店的喜茶店门口还能大排长龙吗?我们到时见分晓。
最后,唯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是营销,而是这口茶本身。
本文代表企鹅独立观点与立场,
与其他机构无任何利益关联
文 | blublu & 朗杰
图 | MIN,霈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