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先静
触目惊心!
这是娱乐商业观察对新三板影视公司2017年上半年业绩进行多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证明:
1.上榜的10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去年的“盈利王”唐人影视今年跌幅高达70%;不过,去年同期只有华谊创兴业绩下滑。
2.今年上市的10家公司中,平均净利润只有3213.08万元;去年同期,1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达到4313.58万元,金额降幅高达1000万元,意味着前10家公司净利润下降1亿元。
3.去年同期,唐人TOP1影视净利润突破1亿元,达到惊人的1.28亿。但今年上半年没有超过1亿元的净利润,嘉兴传媒最高的净利润也只有8000多万元。
相较于主板企业的风向标意义,位于下一个层级的新三板影视公司更值得关注,因为在强周期性风险面前,往往是中小企业先倒下,它们才是我们感知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真正触角。
本文所呈现的新三板影视公司的真实生存状态,不是为了歌颂影视行业,也不是为了嘲讽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影视公司,而是为了探寻,仅仅过去半年它们为什么出现截然相反的生存状况,还有好的希望吗,困难之下它们的众生相是什么?
TOP10几无变化
新三板影视公司格局已定?
新三板一度被全社会寄予厚望,肩负着“中国纳斯达克”的重任,自然受到各行业中小企业的追捧。
在这种趋势下,影视公司可谓风光无限。由于影视公司的天然话题属性和与众多明星的资本绑定,明星创始人或明星股东出现,逼出一波节奏。如果你在里面,你会发现你会定期看到“XX星登陆新三板”的报道。
这就造成了目前一线、18线明星被看到,基本都出现在新三板股东名单上:休、杨幂、陈明道、黄磊、陈鲁豫、刘诗诗、孙莉、马天宇、郭敬明.
光环背后,最终的竞争是企业实力。明星只能带来一时的光环,却无法带来持久的创造力。有很多明星对公司业绩没有好处。反而因为明星股东而过度关注,一举一动都被放大解读,也会成为一种苦恼。
因此,根据实力,对比2016年半年报TOP10和2017年半年报TOP10,我们会发现在总共150家左右的挂牌影视公司中,处在顶端的影视公司就那么几家,变化的只是排位的顺序而已。
在这些公司中,嘉兴传媒有杨幂和勤奋
巴等明星撑着,业绩相对来说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完成净利润8400多万,位于榜单的最顶端,成为盈利TOP 1;而拥有胡歌等明星的唐人影视和话剧第一股开心麻花,则因为种种原因净利出现下滑。其他的多家公司业绩均不甚理想,拥有韩庚的乐华文化、全国影院数量第一的大地院线、华谊旗下新三板公司华谊创星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出现大规模增长的企业只有盛夏星空和青雨传媒两家,前者拥有马天宇、田亮等艺人,以艺人+作品的模式实现增长;而后者因为胡歌《青雨》顺利解决获得巨额收入,在连续亏损后终于实现增长。
均值较去年同期减少1000万
新三板公司抗风险能力弱
这样的成绩与2016年半年报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仅从净利润均值这个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净利TOP10企业的均值是3213.08万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达到4313.58万元,跌去了25%。
这还只是上榜的企业,有很多没有上榜的企业更惨,基美影业半年净亏超过2亿,亏损幅度比上年进一步扩大;郭敬明入股的和力辰光今年净亏3000多万,而去年还能够实现很好盈利,同和力辰光一样情况的企业还有陈鲁豫入股的能量传播、票务龙头永乐文化等。
为什么新三板上的大部分影视公司齐刷刷的业绩出现下滑或者亏损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影视行业行情不好,不仅仅是电影领域,即便被认为是更为保险的电视剧领域也是如此,情况都不好,大家都在熬着。
对于主板上市公司而言,底子厚、盘子大,业务更多元一些,因此抵抗风险的能力强一些,现在很多主板公司都把投资收益算作一项主营业务,典型的如华谊,它的很多净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而是其他收入。
而新三板公司底子薄、盘子小,业务更为单一,大部分公司依靠一两个艺人或者一两个作品撑着,本身发展风险就大,再遇上整个行业性的周期性风险,叠加效应会击倒一批新三板上的中小企业。
困难之下的逃离众生相
行业繁荣的时候,大家都显得生机勃勃的,但是当行业不好的时候,当遇上新三板流动性几乎冻结的时候,影视公司就如人一样,开始显现出众生相。
前一段时间被刷屏的盛天传媒破产摘牌就是一例。这家出品过《马大帅》系列电视剧的公司,在挂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出现股东与管理层撕X、项目投资失利、老板转移资产、被股转系统点名批评违规等,最终的结局就是摘牌。
虽然这家公司拥有葛优、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和横店集团这样名人或者有实力的股东,但仍然阻挡不了其惨淡的结局。
有经营不善被动摘牌的企业,也有经营得好但是主动申请摘牌的影视公司。曾经出品过《蜗居》《心术》《女不强大天不容》的业内知名公司耀客传媒就在今年初向股转系统申请终止挂牌新三板。
目前股转系统挂牌公司中已经查不到耀客传媒的相关信息,因此耀客传媒的摘牌行动已经成功,关于其下一步是被并购还是独立IPO也暂不清楚,但是其摘牌前刚被腾讯增资。
这种都是公司性质的摘牌,更多的还是小规模团队的撤离,文娱商业观察注意到业内一家知名营销公司的子公司整个团队都出走,换一种方式重新经营自己的业务,而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新三板带来的弊大于利,两相权衡之下只能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