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湾客户端讯家住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的88岁老人马德保,年轻时就自己掏钱发明了钻孔机。他一天只能打300眼,然后一天能打2000多眼。最终,他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马德保出示了他的奖章和证书。
自掏腰包发明打眼机
值此劳动节之际,88岁的马德保前几天来到社区,与辖区居民和学生分享个人的工作经验,鼓励大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之后,辖区学校的小学生捧着鲜花,送到马德保和抗疫逆行,送上节日祝福。
马德保,1932年生于肥西县山南镇。1952年被招录分配到红旗木材加工厂工作。起初,从事流水线工作的马劳和其他工人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用双手重复钻孔工作。“有了钻头和锤子,就算技术好,一天也只能打300眼。”
马德保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劳动效率。为此,他用自己的工资买零件,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台钻机。经过工厂测试和测试,新机器的钻孔效率是手工钻孔的7倍,每天可钻2000多只眼。
当选第二届“全国劳模”
发明出来后,马德保一下子成了“名人”。1956年4月,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见中,马劳还与朱德元帅合影留念。“那一刻,我真的感到由衷的自豪。”会议期间,马德保还与外省劳模交流,听到了许多创新勤奋的故事。“他们身上不服输、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永远学习。”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后,马德保继续努力,随后随红旗木材厂迁往霍山生产军品。
希望年轻人“愉快创新”
1991年,马德保退休,和妻子住在一起。马德保的妻子因脑梗导致身体活动受限,现在生活基本由马德保照顾。平日里,她基本上负责洗衣做饭等家务。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国家给予的各种治疗和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保障。
马德保表示,在当前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比我们当时好很多。”所以,马德保也希望年轻人多学习,多努力,“多创新,快乐创新,用自己的努力服务国家。”
王御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榭客户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