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洋子
书店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而老书店则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灵魂。
那些陪伴了一代人的珍贵书籍,在古老的书店里重新找回了灵性,继续焕发和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魅力。
成都陶书斋博物馆图片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2019年,成都实体书店数量已达3522家,位居全国书店数量第一。除了网上名人中的知名书店,如方、几何、新山等,成都其实还有大量的古书店,非常受欢迎,很有文化气息。
它们散落在大街小巷,隐藏在古玩市场,有的甚至以街边小摊的形式出现。成都有一群最爱读书的人,也是这个城市骨子里深埋的文化趣味。
古旧书市场:文化山脉,代代相承
罗马广场——成都最大文物古玩市场
市中心最大的古玩市场罗马广场,被誉为成都的“小威尼斯”。每周三周日,这里变成了南派大叔写的古玩市场,有杂货,有旧书,有古董。
罗马广场书摊数据图
走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中,留意藏在古董店的旧书店。在不到十平米的小店里,平装书和线装书散落一地。有七八十年代的小说,有清代民国的诗词小说,有图书馆报废的书,有收购站买来的连环画.买书的人多种多样:古书爱好者,作家,大学生,教授,人与人相遇,不知不觉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付账单刷衣服,藏功过名。
送仙桥集市——收藏爱好者的古旧情结
在爱收藏旧物的人心中,送到仙桥的旧书市场有着不寻常的记忆。每周三、周日,我们一大早就开始交易,以摊位的形式和你见面。80岁的女人和20岁的女孩都喜欢来这里。
发送仙桥市场数据图
地板上堆满了各种旧漫画、书法和瓷器。客人穿梭其中。当他们看到任何兴趣时,他们会蹲下来仔细挑选。商店早早关门,用红白油布覆盖商品,意味着“不卖”。
玛塞城——玛雅文明堵塞的城邦
略显孤独的马赛城处于负空间,更显神秘。为了不与送仙桥的书展冲突,马赛书展的开放时间是周二和周六,除了广场上的流动书摊。马赛有很多固定的老书店,比如著名的陶书斋。有些书店甚至没有名字,但是从店里丰富的藏书中,你可以感受到这是书虫们购物的好地方。
马赛市内景
这个地方文艺,也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伴随着打麻将的喧闹声,老朋友们拖着追赶的笑声,来到这里的人彼此熟悉,所以一抬头就知道轻重。那一年稳定下来的气氛很难在其他地方复制。
除了这些书市,成都还有文殊院古玩市场、五街石书市、梁家巷书市.很难一一列举,因为他们经常因为城市地区的改造而集体迁移。但是,只要你走进一家古董店,向老板询问当前古书市场的情况,他们大多都能告诉你一个、两个、三个。至于什么时候能遇到这些剩余的图书市场,还需要一点运气。
>古旧书店:不流于世俗的江湖侠客如果说古旧书市是江湖,那么从古旧书市里一路挣扎走来的古旧书店,就是不流于世俗的剑风侠客。它们大多数都经营十年以上,在网络商业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还秉持着一腔古道热血的初心,默默坚守在街头巷尾。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怡福路300号)
在幽深的林荫小路拐角处,坐落着外形古香古色的三层小楼。红色的木质大门配以金狮门扣,吱呀一声推开,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古书、古琴、字画以及古物展览映入眼帘,让人有种恍然走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错觉。

桃蹊书院
毛边书局和桃蹊书院原本是两家书店,如今融合成为一家。在这栋三层小楼,一楼是桃蹊书院的公共阅览室,二楼是文体艺术活动中心,三楼是毛边书局。毛边书局的藏书量惊人,目前书店内的书籍约有十几万册,在收藏了几乎四川所有地方的县志。



桃蹊书院 毛边书局 藏品
毛边书局的创始人傅天斌已经坚持开办书店二十余年,这家店很像他的私人收藏馆。他不遗余力地为你展示着半生收集来的好东西,访客既会惊讶于“展品”的完美品相,也会沉醉于岁月留下的感动。

桃蹊书院 毛边书局 举办过“寻觅老成都”主题书展
淘书斋 (玛塞城古玩市场、送仙桥古玩艺术城)
淘书斋,成都的古旧书店中“名角”。可以说,开创此书店的七旬老人蒋德森影响了一批成都的古旧书商。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最大的民间古旧书店,同时也是唯一全国连锁经营的民间古旧书店。

淘书斋
淘书斋的“大”,不仅指藏书量,还指线装书的价值。毕竟这是从1980年代就开始收藏线装书和残书的书店,如今已藏线装书上万册。



淘书斋藏书
那些放置在书架上安安静静的老书,老得连书皮儿都泛黄,老得书页都卷边儿,老得你都不忍心把它抽出来。轻轻翻开一页,扑面而来的沉香气息,让心口的某个地方微微一震。年代越是久远的书籍,上面抚摸的指痕就越明显,饱含的深情也越重。
芥子古旧书店(玛塞城)
同样在玛塞城古玩市场里比较知名的还有芥子古旧书店。“芥子”取自佛家“芥子虽小可纳须弥”,意味着店虽小,书的世界却无限大。

芥子古旧书店
芥子古旧书店的老板是一位70后老成都,对经营二手书店有着独有的情怀。老板觉得,书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的翻阅而变旧,但书中的文字永远鲜活,书有新旧,而文字没有。二手书店则是不断将文化传递的中转站。
店内一幅由著名作家、书法家流沙河先生题写的“纳须弥于芥子”书法作品,非常醒目。店面不大,40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杂而不乱,木质书架排列得整整齐齐,衬得书店更加小而雅致。

芥子古旧书店内景
书海拾林 (玉林一巷20号)
安静的玉林西路上藏着一家小巧的二手书店。小到你从门前路过,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家五金店。

书海拾林门口
但其实它已在成都土生土长了36年,来往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把一间本来就狭小的书店塞得更加拥挤。老板娘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佛系到老板亲自风风火火冲进来,说你化个妆吧,把店铺打整一下,有人来采访,她都懒得把头抬一下。
在书店狭窄的体型稍胖就难以转圈的空间里,打量这一排排书架,上面大多放置着明清小说、金庸武侠,鲁迅文摘等等文学书籍。有趣的是,书架还挂着三星堆的青铜仿制面具、70年代的军用水壶、60年代的古早闹钟做装饰,在随意中透露着老成都不羁的休闲混搭气质。

书海拾林内景
新旧书店(莲桂南路150号)
乍一看,新旧书店会被误古玩店铺,铺陈到路面的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杯盏茶壶,檀木珠串,小人连画册,大公鸡脸盆.....等等不一而足,在旁人眼里或许会认为这是些破铜老铁,在店主眼里那可都是宝贝,每天不辞辛苦地抱出来摆摊儿,每晚再抱回去,因为东西实在太多散落一地的老唱片儿。再轮番几次的来回捡拾。

新旧书店门口
虽然时间很晚了,但是店铺里还是陆陆续续有人来淘宝,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不忍心去打搅。


新旧书店内景
旧书一条街 (成华区二环路东一段 )
在成华区二环路东一段,几家古旧书店连成一排,分别是智博、文彩和文颖等大约4、5家旧书店。它们看起来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

旧书一条街

半条街都是旧书店如今已经很难见到,店铺外摆着竹藤椅坐着专注看书的老人,街边也蹲着聚精会神翻画册的中年大叔,还有时不时来给娃娃买最新教材的家庭主妇。这些人与书店,组成一幅风景。
责任编辑:朱喆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