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人一定是沉迷于《亲爱的热爱的》这部剧很久了,甚至声称要赶着出风头。即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稳重听话的男朋友,你还是逃不开Gun的美,逃不开和佟年那种甜甜的打呼噜的爱情。其实这是感情的过度理想化。
老赵说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愿意谈恋爱了;文君说他觉得他的父母越来越唠叨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似乎越来越厌恶自己原本的生活,我们都渴望拥有和别人一样甜蜜的爱情,甚至像其他朋友一样有体贴的父母。
但现实,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老赵是和我共事近半年的同事。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一个不和男人亲近的男人,但最后发现她并不想盲目的和某个人在一起。
在感情面前,其实很多女生都有一个理想化的男朋友,像陈立农或者像李习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王力可包强这样的人,关键不是天赋。这不禁把少女的心扼杀在摇篮里。
老赵说其实他之前有男朋友,但是慢慢发现他好像越来越爱我了。
关于爱,其实有很多定义,只是大部人所认为的爱都是言听计从甚至无时无刻都能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否则就是不爱自己。
但事实上,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因此,我们不应该用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去要求别人。
事实上,文君的父母以前就听说过这件事。父母都为了让家里唯一的独生子出人头地,谈了一辈子,赚了一辈子钱。
在我们眼里,文君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文君认为父母太唠叨、太守纪律。
你能说文君的父母不爱他吗?不可能。只是父母用最简单最粗鲁的行为来表达爱意。他们只知道是错的,是坏的,所以做不到。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是如此吧,明明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最后却也只能用孩子最不喜欢的方式去教育他,因为自己能力有限,也给不了孩子太多物质上的满足。而孩子眼中那种理想化的父母,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实现。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9岁的小女孩,因为妈妈不能给她买苹果手机,不惜让自己养了9年的妈妈当众下跪,用极其难听的语言攻击她。
在那个女孩眼里,父母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自己所有的物质需求,父母没能像其他学生一样过上富足的生活是父母的错。
正因如此,这种盲目的攀比甚至过于理想化的思维,让本该幸福快乐的家庭变得混乱,甚至充满戾气。
其实关于理想化,早已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对如今身处阶段的不满足,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所以无论是择偶、职业规划还是未来的生活状态,我们都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拿出一个日益完善的呈现模式。毕竟,只有思考它,我们才能更好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但是仍然有一些最理想化的姿态会扰乱我们现在的和平。
都说,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足够美好的东西,可当发现他们没能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样子,那种原本应该欢愉的心情却也变得十分的低沉。
只有慢慢的,我们才会发现,那些理想化的东西只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全部。
毕竟在这个社会大都市,我们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个体。只有适度的理想化才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