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西裤忘记皮带,记皮带是哪个记

上面这张“中国警察制服”的照片被韩国网友放大了。

韩国警察厅下属的准政府组织道路交通公司于2021年3-4月在其官方杂志《信号灯》的最后一页刊登了介绍“儿童保护区应遵守的四项规定”的图文,并使用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迅速成为韩国的一场风暴。4月16日,《朝鲜日报》、《每日新闻》等多家韩国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韩国媒体和网友质疑,为什么韩国的公共安全宣传会使用穿着中国警服的图片:“韩国有中国公安把守?”“我们孩子的安全是中国公安守护的?”“中国公安成了韩国人的拐杖?”……

随着争议的扩大,韩国道路交通公司董事长李继元不得不就4月17日的这一事件向韩国人民道歉。他解释说,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广告图片收费网站上搜索“儿童警察”找到并购买的:“我们没有意识到照片中的儿童服装与中国公安的制服是一样的。”

国家警察局的一个下属机构不熟悉邻国的警服。这类图片的使用难道不应该优先选择接近国家警服的图片吗?

在中国,警服是最知名的制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警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

1949年—1950年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新中国的公安工作需要新的制度,也需要新的标志性制服,——,冬天深绿色,夏天米色。它配有一顶大帽子和一顶柔软的解放帽,与当时的军队一样。

当时,根据任务的不同,全国公安队伍分为“正规公安”和“地方公安”两种类型。

正规警察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头戴八一军徽帽徽,但左臂盾牌臂章上有“公安”二字,以示与解放军的区别。

当地公安由当地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服装与正规公安部队基本相同,佩戴后来的“50式”公安帽徽。

帽徽为五角星,黄色边框,红色背景,内部垂直排列“公安”二字。徽章为长方形布,红色边框,白色背景,中间红色“中国人民警察”字样。

1950年,随着全国人民警察制度的统一,这种制服被废除了。

1950年—1955年

建国初期,中央和各大行政区的公安机关都有各种服饰。1949年11月公安部成立之初,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向党中央写报告,提出统一全国人民警察的服装。

1950年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正式批准公安部起草的《公安部及其所属武装部队服装样式草案》号文。

“50式警服”正式亮相。新中国第一套标准警服开始装备全国公安机关。

50式警服冬天依旧是墨绿色棉大衣,夏天还是米色单外套。最初的“50式警服”在一些地方延续了绑腿,但在1951年被取消。

其中干部穿带纽扣的口袋套,不穿衣领,夏天穿裤子。女警察的衣服是列宁的衣服,用布带绑着。

2001年播出了一部电视剧《警察世家》,故事从1949年持续到2000年,几乎涵盖了新中国警服的变迁,开头有50套警服。

e/pgc-image/SV4lVx2Dc1IO7C" />

其中绿底黄字的领章颇为特别,材料是金属铜,右领是“人民警察”字样,左领则按警种钉“治”、“户”、“交”、“消”等字首和警号。


领章上圈出的“户”“水”字样,标明的就是不同警种——


干部服和民警服均佩带“中国人民警察”布质胸章,从上图也能看到,帽徽上不是“八一”而是“公安”,布标上写着“人民警察”。


此前社会对警察的称呼五花八门,为了统一全国人民警察的称呼,1950年12月4日,公安部发出《关于统一人民警察名称的通知》,通知规定:各种警察一律通称“人民警察”,简称“民警”。


1955年—1958年


1953年,公安部设计了新的警服,1955年开始逐步换发,“55式警服”开始使用。


当时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各方面都在学习苏联等国家的经验,警服设计也向这方面看齐。


新式的警服,首先于1954年在中苏间国际列车的乘警中试穿,


1955年12月21日,公安部《关于自1956年起实行人民警察新式服装装备、帽徽制式的报告》获批,1956年夏季开始在全国推广。


55式警服一个显著特征是冬装改为藏青色,衣领、袖口和裤子饰有红色牙线;夏装中公安警服为上衣白色下装藏青色,专业警服上衣绿色下装藏青色,但下装两侧仍镶红色牙线。


还是《警察世家》里的李幼斌——


警服男帽是大檐帽,女帽则为无檐软帽。帽徽呈凸圆形,中间是红底金色五星,周围为金色齿轮、麦穗与光芒。


这一时期的警服取消了臂章,胸章是长方形红框白底布条,中间是黑字的“中国人民警察”、“中国人民经济警察”等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原本计划要实施警衔制度,所以55式警服设计有相应的扣眼和肩袢,后来虽未实行警衔制,但制服上“预留”的设计却留下来了。


1958年—1966年


“58式警服”在细节上又有了些变化。


58式警服基本沿用了55式警服的款式,但取消了胸章和“无用”的扣眼、肩袢,增加了领章。领章是红色斜型,上有盾形金属徽章,盾牌中间则是国旗式样的一大四小五颗五角星。


这一时期警服形象最深入人心的,就是1959年上映的《今天我休息》中的“马天民”,注意,有领章而无胸章——


1966年—1972年


“66式警服”登场。


60年代中期,军队换发65式警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警服也更换成军服制式、规格相同的66式。66式警服冬夏装一律上为草绿色、下为藏蓝色。乍看之下,警服和军服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交警一直是警服中的“例外”——这一时期交警夏季执勤时可以戴白色盔式帽,穿白色上衣,1967年改为绿色。冬季可以穿黑色皮质短风衣。黄河以北地区交警冬季执勤还可以穿马裤。


同时,帽子也由原先的大檐帽变成了软帽,上帽徽外圈的光芒没有了,变成了麦穗环绕五星。不过领章倒是保留了58式的设计,但是材料由原先的塑料变成了平绒。


还得再请李幼斌老师——


仔细看实物,领章材料跟之前明显不同了——


1972年——1983年


1972年,公安部出台《关于改革人民警察服装的通知》,警服冬夏装均改为藏蓝色,保留了红色领章,但金属盾章没有了。


“72式警服”再次拉开警服与军服的差别。这一次的警服恢复了55式的大檐帽,同时也保留了软式解放帽,均为藏蓝色,帽徽则是红漆圆底上凸出的国徽。


1974年,警服夏装上衣一律改为白色,女警帽改为无檐帽,夏帽都罩上白色蓝牙线帽罩。


而消防、森林、铁路民警则仍着上绿下蓝警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仅交警、外事警察和铁路乘警配发皮鞋,所以那时当交警是一件颇风光的事。


墨镜、皮鞋,交警的制服在那个年代就很“潮”——


早期的海岩剧《便衣警察》,描述的故事从1976年开始,所以主人公周志明穿的是72式藏蓝色警服。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笔者身边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年万人空巷的《便衣警察》讲的啥,但这首主题曲传唱至今。如今再看那时的歌词,真讲究。


1983年——1989年


接着说这首《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剧实际是1987年播出的,所以配合主题曲的画面里,出镜的多是后来橄榄绿的“83式”警服。


1983年,公安部确定了“83式警服”,于1984年陆续换装。这次警服颜色再次变化,男女警服冬夏装统一为橄榄色。虽然后来警服又有各种变化,但这一色调几乎一直保持到99年。


此外,83式警服最显眼的变化是警服袖口有两条黄色袖线,肩部同样有黄色布边肩袢,裤子两侧中缝镶红牙线。


当时的警服衬衣是米黄色,用上了因“穿不烂、好打理”而风靡一时的“的确良”材料。


当然,交警依然可以穿白色。


这时的大檐帽呈马鞍形,帽徽为蓝色盾牌,中上部是国徽,底部是金色长城,盾牌两侧被金色松枝般环绕——这一设计基本确定了后来警徽的样式。


领章沿用了此前的款式,臂章则改成了为红边蓝底的盾形,上方为一大四小红色五角星,下方以不同图案代表不同警种。


此外,83式制服还有许多细节可以区分警种:比如胸前警号,铝制红色底板上前两位数字为金黄色,是地区与部门代码,后五位银白色数字才是民警个人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臂章上除了白色中文“公安”之外,首次出现英文“POLICE”字样。


1989年—1992年


1989年6月30日,公安部、财政部联合通知,对83制式警服进行改革,1990年5月1日开始着装。


“89式警服”粉墨登场。


89式制服与83式制服最显眼的变化,围绕领子做文章——男警原先的中山装式领口,在春秋装中改成了西装式领口;女警冬装的双排扣列宁装,改成了单排扣西装领。


而红色领章则改成了松枝围绕的红色盾牌领花,内有金色五角星。此外,警服裤子取消了侧面红牙线。


89式警服历经多次细节调整和改变,分别在92年、95年再次变化,也映射出我国公安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化。


1992年—1995年


199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颁布实施,年底一批警察授衔——


从此,全国民警开始佩戴警衔标志,警服在89式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最显著的是领花改为剑形领章,直观标志警衔。


领章底板分两种:行政职务警察为橄榄色,技术职务警察为银灰色,冬夏装还分别有硬软两种类型。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套警衔,但基本奠定了人民警察的警衔设计基础:警司为三角星花,警督则为四角星花,警监则为八角星花。星花从一颗到三颗,级别越高星花越多。


到了总警监和副总警监,则都是一颗八角星花,不同的是有橄榄枝环绕,副总警监环绕半圈,总警监则是一圈。


不过这一警衔领章设计使用时间并不长,据说上图中第八任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是史上极少数戴过这款总警监警衔标志的人。


1995年—1999年


92版的警衔使用时间很短,有个好玩的例子。


1996年曾有一部公安题材电视剧《英雄无悔》风靡全国,其中濮存昕扮演的高天是一个南方城市的公安局局长,他穿着的警服领章上有一颗八角星花,应该是三级警监。


电视剧拍时警服还是图上那样,拍完现实中就已经变了。


1995年,国务院发布施行《关于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戴办法)的决定》,于当年7月1日起实施。


这一次体现警衔的标志移到了肩膀上。规定取消了剑型警衔领章与警种肩章,警衔标志修改为在剑型橄榄色底板上缀金黄色四角星和横杠的肩章。技术职务警察的警衔横杠则为浅绿色。


于是,警服再次进行小改,还是围绕警衔做文章——警员一杠,警司两杠,警督三杠,警监四杠,四角星花按级别不同从一至三颗,级别越高星花越多。


到了警监级别就没有杠了,而是一颗星花环绕树枝,副总警监环绕一半,总警监环绕一圈。


与此同时,警号底色也由红色改为深蓝色,字为银色,由有机玻璃制作。


至此,中国的警服结束了“绿色时代”。


1999年至今


1999年4月,公安部召开警服设计发布会,国内30家服装公司设计了五百多套方案参加招标。


如今我们最熟悉的“99式警服”即将诞生。


一年多时间,专家论证、评审之外,还广泛征求各警种、各层级民警和社会各界意见,还在从南到北三个城市进行试穿,最后定型,于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期间全警陆续换发。


99式警服最直观的改变是颜色——由89式的橄榄色回到与国际上警服主流色调一致的藏蓝色,交、巡警衬衫采用浅蓝色,普通民警衬衫采用铁灰色,高级警官衬衫采用白色。高级警官、交巡警领带为蓝色,其他警种的领带为银灰色。


2001年播出的《重案六组》第一部里,“六组”的民警们就是穿着99式警服铁灰色的制服衬衫。


2000年8月,《国务院关于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的决定》公布,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意味着警衔肩章再次发生变化: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藏蓝色,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蓝灰色,图案也改为银色。


其中,学员的图案是盾形边角,即俗称的“小飞机”;四角星花的“花瓣”由原先的尖角改得圆润丰满,警监的图案以橄榄枝代替了杠。


而总警监、副总警监的警衔标志不再用星花,而是由银色橄榄枝环绕银色国徽组成,副总警监绕一半,总警监绕一圈。


到了2005年,99式警服的铁灰色衬衫统一换成了浅蓝色衬衫,沿用至今。


还是那部《重案六组》,拍到第三部时,主角季洁和同事们已经换上浅蓝色衬衫了。


插播一句,曾经一度社会上能见到各种“打擦边球”式的制服。但笔者要特别提醒:按照我国刑法、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非法生产、买卖和使用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严重甚至涉嫌犯罪!


番外篇


今年3月4日,中国人民警察警礼服正式列装。除了常服、执勤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之外,警服又多了一种品类。


警礼服系列品种包括:警礼服、礼服白衬衣、礼服警帽、礼服皮鞋,以及礼服领带、绶带、姓名牌、礼服胸徽、礼服肩章、从警章等配套服饰。


警礼服列装范围为全体人民警察,不分季节,人民警察在参加重大纪念、庆典、外事等活动和礼仪场合可穿着警礼服。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邬林桦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