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你了解多少?
[17年164期]
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或更广义的任何国有/民营/外资法人组织,下同)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的,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如道路、桥梁、电厂、水厂等)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监狱、警岗等)有两种主要方式来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并向公众而不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概念类似于PPP模式——垂直和水平
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误以为BT(Construction-交接)就是PPP,有些地方甚至倾向于把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打着PPP的“旗号”,无论什么项目都是PPP模式下的“被迫补号”。不是所有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应用PPP模式,有些项目与PPP完全没有关系。如果硬拉补数字,难免会出现伪PPP项目,使得一些建设项目难以实施。PPP框架下应摒弃BT模式。
BT不是PPP的一种表现形式,与PPP有本质区别。BOT,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民营机构进行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BOT主要有BOT、BOOT和BOO三种基本形式和十多种演变形式,如BT、TOT等,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BT是一个短期的融资模式,仅强调建设环节;而PPP强调的是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社会资本方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来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体现的是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
BT模式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开展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是指项目运营由项目公司承包,融资建设合格后移交给政府或业主,由政府或业主支付项目总投资加合理回报给投资方的过程。BT和PPP有很多区别。除了缺少包括投资主体和金融体系设计在内的业务环节外,BT在整个交易结构和投资主体上与PPP不同。BT的投资主体是建筑企业;然而,PPP模式的构建只是一个环节,包括运营环节。他们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收、取款机制。PPP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长期性,其期限多在20年~30年之间。,等。可以说,BT和PPP的产品性质也是不同的。
PPP模式因其政府全程参与运营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BT是政府全额回购,而PPP则是可以变成特许运营的PPP模式更适合公益性强的垃圾处理,如危险废物处理以及生活垃圾的焚烧和填埋处理。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和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困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