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讨厌扫地的读者|桐子
周日,一个“痴心”男子在网上的壮举引起了全网的关注。
微博截图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还是有很多网友担心《我什么都答应你》的女主持人:
这种人很危险
女方的“我什么都答应你”一定是拖部队后腿的计策(配合警方营救),但也有女生真的被这种行为“感动”了。得了.
“为你去死”不是爱情
易曾说:爱是给予。当你愿意为一个人付出生命的时候,你真的爱上了一个人。我说的不是这个.这不是为爱付出生命,这是以生命为要挟勒索别人的爱,属于——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一种心理操纵的形式。试图通过情感威胁和制造不必要的罪恶感来迫使他人服从他的主观想法。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情感勒索的受害者经常屈服于冲突或顾及对方感受,比如“我向你保证任何事情”。但是过分关注对方的感受也是一种“害人”的方式,你剥夺了他们在生活中被打击的权利。
“为你去死”的人靠不住
文章中提到,该男子爬上桥后被“借酒劲”,和不一定以“情感勒索”的手段绑架了爱情,但这场闹剧却因其人生缺乏挫折而在一定是上演,即——逆商扫地.引发的闹剧
逆境商数,又名逆境商数,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白宫商务顾问保罗斯托尔茨教授的著作《逆境商数:将障碍变为机遇》中的衡量一个人面临逆境、遭受挫折时,能否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境商创造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把孩子生活中的小漏洞填平,让孩子在人生的开始就能享受好天气。人生是一条满是大坑、小坑、看不见的坑、假坑的路。跌倒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尽力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而忽略了逆境商,他们可以决定一个人在”.上能走多远
繁荣需要情商——才能不骄不躁地取胜,逆境需要逆商——败不馁.
逆境,作为生活中的常规bug,无处不在,'s主观层面:如果他的立场、态度、方法和态度都不对,他就会遭遇逆境。客观层面:时不时地,土地不利,人与人不和谐就会陷入逆境。主观与客观的不一致,主观欲望对客观规律的违背,都是逆境,所以逆境就是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高的智商躲不开逆境,在高的情商化
解不了逆境。所以社会上越来越多IQ、EQ双高的社会精英、高知学子,初期跑的很快,摔倒就再也站不起来,提前离场。

相比之下,一个双商平平逆商更低的人,成为你伴侣的那一刻,你人生逆境的主旋律就定调了。
“为你去死”的人是loser
近代大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越王勾践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卧薪尝胆为吞吴。
生而为人,主要有两种打击,一种是有些东西自己可能永远不擅长。

图片截自《圆桌派》
另一种更崩溃的是,曾经擅长的事现在却一直做不好。
就像第五季《奇葩说》里辩论能力一流,但战队成绩不佳的虫仔,为比赛哭过、崩溃过,她感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小女孩问杀手:“人生是一直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杀手说:“一直如此。”然后她发信息问导演,《奇葩说》里只有我觉得艰难吗?

答曰:Yes,only you.
我们为导演情商感人而鼓掌的同时,更要为迎难而战的虫仔鼓掌。
不少人害怕失败的同时,对失败的定义也有误解,他们认为输就是失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不叫失败,怕打败仗不敢上战场才是loser。
逆商低的人其实是那些怕输而不敢上战场的人。
在爱情中,也许不“为你去死”的人才是最伟大的。

有个小故事: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丈夫把妻子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妻子站在渐沉的大船上,向丈夫喊出了一句话:“照顾好我们的孩子!”其实妻子已患绝症,丈夫抛下妻子冲向了唯一的生机之后,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
逆商高的人识大体,会把负面影响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并尽量降低负面影响值。就像故事里的丈夫,为了孩子,为了责任,他可以抛下沉船上的妻子。逆商高的人可以大哭、崩溃、认输、跌面,但他们永远不会失去方向、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而逆商低的人即使是自杀,也不是因你不爱他寻短见,而是不能忍受自己遭受他人拒绝而想不开的无理取闹。
参考资料:
Stoltz, P. (1997). 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 New York: Wiley, ISBN 978-0471344131
孙万强, 付斌. 提倡在大学毕业生中开展“逆商”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23):43-43.
林佩云. 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思考——基于对华南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 2011(3):119-123.
胡洪彬.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德商、智商、情商与逆商[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106-109.
季学军. 论大学生创业及其逆商培养[J]. 江苏高教, 2006(1):103-105.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初探[J]. 冰川冻土, 2011, 33(5):1183-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