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执行力强的人在职场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工作和生活也会更加从容。然而,从知到行,它往往与遥远的太平洋分离。
“这不是我的工作。慢慢来也没关系。”
“一周的任务,今天只有周一,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操心。”
“这是个小工作,领导不看。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种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随处可见。
很多职场上的差距,其实就是执行力的差距。人都羡慕那些雷厉风行的人,但一涉及到每一件小事,他们就立刻回到自己熟悉的思维逻辑。“没关系”、“别担心”、“没关系”.无数懒惰和拖延的借口会滋生。但如果不把每一件小事都当回事,那执行力和职业发展呢?
老王认为,如果不对执行力进行管理和提升,会对职场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老王的一个顾问曾经因为执行力的问题遇到了困难。他是一个产品经理,非常聪明,学什么都很快。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急于做任何事情,总能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起初,工作场所进行得很顺利。当时公司推出了新的业务板块,正是用人的时候。
时间长了,公司来了很多员工,越来越多的人干得又快又好,但他还是按照平时的节奏工作,领导对他越来越不满意。短时间的工作很容易有瑕疵,因为总是踩线完成,所以他没有太多时间去修改完善。
事实上,他能够在同一时间做得更多更好。但它始终奉行“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原则,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职业道路不平坦,生活一团糟。
他也知道执行的重要性,想改掉拖延的习惯。但是当我真正去做的时候,我觉得很难。
如何把知道和思考变成做?如何提高执行力?老王建建议道:
1、强化执行动机——明确为什么做这件事?
很多人都知道执行力差的原因是懒惰、做事拖沓,却常常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根源性问题——缺乏强烈而清晰的执行动机。
老王提到的咨询师,除了拖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动机的问题。在他心目中,自己做工作的目的只是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按时完成,却忽略了工作背后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问题。因为缺乏正确的目的,很难产生强大的执行力。
行政专员小吴做了6年基层员工,主要是执行力差。她总是因懒惰而沾沾自喜。有时候,当领导安排她做一些行政职责以外的事情时,她不愿意拖延。我觉得很痛苦,被领导压榨,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我从未意识到这些额外工作背后隐藏的机会。后来她换了两家公司,总是在基层转来转去,进步不大。
老王建一、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强化执行动机.除了任务本身,我们应该从自我成长和提高的角度来审视一切的作用。当你看到了事情的重要性,明确了目的,才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向着目标前行。这样你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而不是被他人驱使。
tyle="font-size:15px;">2、摆脱拖延——明天再做真的来得及么?众所周知,懒惰、拖延是执行力的天敌。它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悄无声息地掌控着你的思维和逻辑,并“生产”出各种各样看似合理的借口,让你打破计划,放纵自我。
策划小华常常处于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每当开始一项新工作时,他都会踌躇满志地列好一串计划。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就会冒出“先缓缓,明天再做”“来得及”的想法。日复一日的拖延,最后的结果是,积攒了数十倍的焦虑。该做的事情无可逃避,甚至时间紧急最后只得压缩质量。他的状态也越来越糟,极其焦虑,工作质量差。
老王认为,懒惰、拖延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正视它的存在,削弱它的作用。当你认为来得及的时候,试着主动把完成时间砍去一半,让时间紧迫起来。你可以刻意地练习把“缓缓再做”的想法换成“现在就做”,并在完成后给自己小小的激励反馈。
总之,一旦惰性思维“生产”了拖延的借口,你要马上用积极的思维,设置一些规则和激励,击溃借口。久而久之,积极行动的思维便会慢慢强化成为习惯,执行力也会在这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提升。

3、强化效率——怎样才能做得更快?
只有那些不爱干活、爱拖延的人执行力差么?不一定。
广告公司的王姐在旁人眼中是个大忙人,但是却一直没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当老王指出她的问题是执行力不足时,王姐马上否定。因为在她心中,她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任何适合领导交代的工作她都马上去做,从不拖沓。
老王认为,价值是衡量执行力的标准,而非忙碌的状态。有的人看起来很忙,但产出价值极低,这也是执行力差的表现。
强化效率也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方法。就个人而言,强化效率可以从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法等等多个方面入手,老王此前的文章也曾针对此做过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向前翻看。
执行力强不等于瞎忙,不能为了执行而执行,唯有产出价值,执行力才有意义。
写在最后
计划勾勒未来,执行才能产出价值。尤其是基层员工,执行力差就是致命的缺点。道理不仅仅应该刻在脑海里,更应该付诸于实践中。立即锻造执行力,一秒钟都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