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李沁 a股短期调整是为了找到一定的中长期健康成长?行业监管是长期的。如果你不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刻理解现阶段的投资逻辑,你可能会发呆一会儿:
有人观望,有人退缩,有人加仓。虽然经历了大幅盘整的a股在两天内蒸发了4.3万亿元,但仍有亏损机构看着市场前景,等待机会增持。
从破防到反击,a股和港股市场经历了一周的震荡。一是7月26日、27日两大市场指数全线下跌,板块继续跳水。然后,7月28日和29日的复苏上升,7月30日的低迷。
华东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近期,我会盯紧相对敏感的行业,更多关注新能源、光伏等因这波失误而进一步凸显价值的行业。”
“7月初,我们相对看空,觉得市场会调整;然而,RRR降息后,我们重新审视了——,认为在通胀和稳定增长之间,后者是决策的重点;所以,我现在看的更多是a股。”7月27日,一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赵楚鹏告诉《经济观察报》。
赵楚鹏不否认,他目前的投资策略是多做沪深500。我们之所以看好沪深500,是因为指数中的外资,比如半导体芯片,包括军工股,不会买,波动小,相对安全。这期间有人感叹:沪深500股票有点“神”,——权重跌,它不跌,创业板跌,它不跌。
在沪深500成份股中,业绩较好的公司占比超过80%,高于a股整体占比。“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相比,沪深500指数的表现更强。”赵楚鹏说。
来自成熟市场的外资被称为“聪明钱”。数据显示,7月26日、27日北行资金净流出175亿,市场情绪变得不安。不过,“外资没有再跑,7月29日入市扫了42.28亿。”这一天市场强势反击,创业板大涨5.32%,深证成指和上证综指分别上涨3.04%和1.49%;这可能表明,虽然政策在短期内影响了信心,但将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让赵楚鹏有些郁闷的是,在暴跌前一天的7月26日,他的机构还在增持;但幸运的是,此后29日市场反弹,受益匪浅。“毕竟外资占比小,控制不了市场;我们对a股还是有信心;不过,投资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
起起落落,发生了什么?市场冲击波背后的共识形成还是在变化当中。
王政资本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主旋律,这些都会在股市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上海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当前北向资金流入放缓与市场对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的不确定性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互联网寡头的反垄断监管和一系列降低“房、教、医”成本的举措,让市场重新思考相关行业的盈利模式和估值体系。
7月28日晚,新华社发表文章《中国股市热点观察》指出,行业监管政策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没有改变,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
打破还是重建?无论是市场走势还是资金流向,过去几天可谓是大而又大。在新的发展阶段,投资主线的风向逐渐明朗。a股的新逻辑是什么?即投资符合过去几年建立的新经济治理机制价值诉求的资产,关注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把握结构性市场。
33
qid="6574000602819368196" mention-index="0">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跌破3500点,跌幅为2.34%;深证成指和创业板分别下跌2.65%和2.84%,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28.02亿,医美、白酒、食品饮料、医疗等板块大跌;港股市场上,教育板块和科技板块重挫,恒生指数下跌4.13%,报收26192.32点,创出年内新低。突如其来的大幅下跌,让投资者们惊愕;亦有手握重金的投资机构加班紧急开会,讨论自身投资的影响及应对之道。
27日,两地市场再次遭遇大跌行情。上证指数失守3400大关,其与深证成指在盘中一度击破年线,北向资金净流出近42亿;恒生指数跌幅达4.22%,险守25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下挫7.97%,创出其推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下跌触及6.52,为4月19日以来首次。
面对连续下行的市场环境,多位机构人士认为,此轮A股市场表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国际关系方面的不确定性、7月份以来监管政策频出、热门板块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流动性不再宽裕等等。“和前几次大跌比较,这次调整主要是投资者对政策担心而产生的‘危机’,并非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告诉经济观察报,因此,当务之急是稳定投资者信心,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监管和市场有效沟通。
7月28日晚间,富时中国A50、恒生指数期货、中概股等悉数大涨。
新华社当晚刊发《中国股市热点观察》一文。文中表示,无论是针对平台经济还是校外培训机构,这些监管政策,都是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维护网络数据安全和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并非是针对相关行业的限制和打压,而是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
29日,诸如新华社发文、美联储继续鸽、央行逆回购投放200亿等多重信息之下,A股强势反弹,创业板指收涨5.32%,报3459.72,收盘点位史上首次高于沪指。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42.28亿。
管中窥豹,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可以从资金的流向中,看出些许端倪:
历经两日暴跌,28日,A股基本企稳。市场情绪有所缓解。陆股通北向资金回流80亿,A50股指期货连跌三天后,亦转涨3%。
据中信证券分析,当周前三个交易日连续调整,期间700多股的跌幅超10%,而7月29日则大幅反弹,上演了久违的百股涨停行情。此背景下,外资流向大幅波动。7月26、27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而近两个交易日则又转向净流入,累计规模达120多亿元。据其分析,大跌期间外资进行了较大比例的调仓换股,如大幅增持高景气度行业,而对传统的金融、地产行业减持较多。
尽管市场在调整,但外资却仍旧处于净买入状态,7月至今已逆市净买入42.86亿元,连续净买入月份已达10个。“外资在用真金白银表明,其还是一如既往地看好A股。”
不过,虽然市场29日全线大涨,但整个7月份来看还是处于震荡调整阶段。截至目前,7月份A股主要指数涨幅均为负,即使表现最强的创业板指数也下跌了0.50%。
周五(7月30日)收市后,本月上证50指数跌10.46%创66个月最大月跌幅;上证跌5.4%,创26个月最大月跌幅;沪深300跌出近三年、33个月最大月跌幅7.9%。
而离岸外汇市场上,据吸引子科技观察,继27日人民币贬值情绪跳升之后,次日继续上升,中短期跨境利差已自7月初开始倒挂,并于近一周加剧,显示外资流出的情绪趋势并未结束。
据上海证券分析,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仍保持中性立场。国内重磅行业政策落地后,北上资金仍会抄底结构性机会。7月28日单日北上资金买入金额达到900亿元,为2021年以来第二大单日买入金额,卖出819亿元,呈现“大开大合”的态势。买入金额前三位的行业为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但长期看,A股市场继续扩大开放,未来北上资金仍将保持净流入的趋势。
换言之,市场逻辑重构时刻,短期看,囿于各种内外负面因素的影响,趋利的资本仍会观望;长期而言,人民币资产仍备受资本的青睐。
正如,毕马威《2021年第二季度的风投脉博报告》显示,亚太区在第二季度的风险投资数目和金额分别为1998宗和380亿美元。区内十大交易分布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新加坡和韩国,其中中国占风险投资总额逾半以上。第二季度区内退出活动急增,其中中国的退出总额更创下十个季度以来新高。
毕马威方面认为,近日的监管变化亦更进一步吸引风险投资者关注在中国专门发展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及物流业务的二三线科技公司,为这些公司带来不少机遇。“长远而言,中国新的反竞争法将有助促进公平竞争,并为其他平台参与者提供更多空间进入市场以鼓励竞争和创新,加强中国企业在本地以至全球的竞争力。”毕马威中国香港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指出。
7月29日,道富环球市场公布的2021年7月份《道富投资者信心指数》显示,该指数由6月份经修订后的96.6点上升4.0点至100.6点。这一上升主要是受北美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跃升9.3点至105.1点所推动。同时,欧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小幅上涨1.8点至92.8点。而亚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继续下滑,较6月下跌4.8点至87.0点。
现在,“从境内到境外的交易部门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监管机构下一步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及市场的估值是否已经反映了潜在风险。”云核变量董事总经理刘夏说。
A股新逻辑
而变局之下,国际关系、产业链布局、金融货币体系等均在或将发生改变;过往价值体系建立起来的估值、投资逻辑可能也会生变。
譬如,以互联网类公司为例,其资本逻辑是用大量资金筑成早期的企业护城河,以抢占市场,而有了市场绝对优势之后,再进行各种的变现。其商业模式可以长期亏损,只要能垄断市场。教育科技类公司也是同理,通过前期低成本的大量获客占领市场。
有人形象比喻:过去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相当于一张高息债附加一个看涨期权;因此备受追捧。
再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7月27日收盘,腾讯的市盈率逼近20倍,如果再跌,腾讯的PE就跌到1字头了。
表面上看,似乎企业也好,资本市场也罢,均未对近期一系列变化做好准备。但并非没有洞悉宏观趋势的先行者,如一季度就已经清仓教育股的高瓴资本。当行业的目标与资本的目标相悖,且同时发生时,那么,资本化的行业可能就会受到冲击。
就此,几年前就出台了相关试点政策警示风险,但或未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部分机构采取减持、清仓教育股的操作;但大多数的投资者或许对此尚未有所反应,“几乎跌懵了!”
一位股权投资者张央感叹:“这两三年做股权投资的‘坑’太多了!今年上市了的有一大半儿上市之后股价都在跌,然后还有好多都已经自动撤回IPO申请不上了。”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在基本消除贫困之后,中国在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浙江作为示范区,在近期发布行动纲领时强调,“共同富裕”并非“绝对平均”,关键之处在于,政府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中产阶级收入提高。
邢自强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但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显著转变,下半年有三大挑战:托底经济增长,防范信用风险,维护投资信心。
挑战之一是呵护市场信心,亟需厘清监管框架、加大交流沟通:自去年底至今,中国对数字经济、教育、房地产开展新一轮监管风暴,符合过去几年树立的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三大准绳,即国家安全、产业自主、社会公平,方向是明确的。但由于框架尚处于转变之中,难免存在资讯和交流的不对称性,让市场有些措手不及,海外从媒体到商界也存在疑虑,充斥了一些一边倒的片面解读。
诚如,新华社发文表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依然坚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
某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负责人、荷马金融顾问宋卫国告诉经济观察报,一方面,市场投资随着政府的关注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政府致力构建更加公平的一种社会;过去野蛮生长的网络科技类盈利颇丰;相信此类型的公司也需要重塑与转型。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平政策之转变旨在希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这种转变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像制造业、产业自主等均需技术创新。
机构亦普遍认为,未来A股结构性行情将保持不变,看好顺应政策趋势科技板块。泰达宏利基金表示,科技兴国的国家战略下,国家积极攻克卡脖子领域,投资者加仓半导体等电子板块。星石投资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一方面,国内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撑着A股市场长期向好。另一方面,从资金增量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也趋势向好。向后看,A股市场或将迎来长期的资金流入。
而这也是A股新逻辑之起点,即投资符合三大准绳“国家安全、产业自主、社会公平”价值诉求的资产,关注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中国未来的大牛股在哪些方向?我认为概率最高的两个赛道:基础材料(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光学)和种业(生物基因),事关全球统治力的产业制高点(产业安全、能源安全、农业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表示。
财信证券研报判断下半年:A股市场上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大,并存在结构性行情。建议重点关注具备业绩确定性的高景气、高成长赛道,以及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把握住结构性行情。
其建议配置五个方向:碳中和主题。现今中国正全力推进“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可关注新能源、环保等。新经济主题。高端技术制造业可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快速增长的芯片半导体、计算机软件、高端智能制造等。消费复苏主题。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恢复,消费持续大概率继续复苏。下半年地产竣工也将继续回暖,可关注消费、家电板块等。生物医药主题。医药属于具备长期价值的行业,并且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之前,还存在着短期机会,同样值得关注。通胀主题。大宗商品方面,全球流动性充裕加上需求向好,对相关资产的量价形成有利支撑,建议关注有色、稀土的机会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楚鹏、张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