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六年,许昌商人白希和遇到了德国猎人,然后他用德国制造的飞马牌钢针,创造了一套“找发换针”的经商经验。直到改革开放前100多年,地处中原的河南许昌,靠地摊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毛窝”,连外国人都喜欢这里的假发。相比于玉璞和回面,河南人带给美国最大的网络名人可能就是它了。
一名女工正在加工假发。在这里,许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头发。将收集到的头发简单加工拉直,混合扎成“地摊毛”,然后包装发货。从上个世纪到现在,许昌很多人还在从事这项传统而古老的工作。
以华庄村为例,这里有1000多人,一半以上都在做假发。这个村子是许昌假发产业链最上游的地方。胡就是其中之一。他很小就开始收集头发,现在经常出去收集头发。国内外都收到了他的足迹。云南、贵州、中国、印度、缅甸、越南都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收集头发的时候要几万,最长的一根一米多。
两个铁门,一个小楼房在一个院子里,而胡的家就是仓库所在的地方。在他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仓库里,一捆捆简单加工的人发整齐地装在塑料筐里。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这些被称为黑金的头发价值高达60多万。
包好的假发。出生在“发窝”的郑永强,也很早就开始做假发生意。16岁开始收集头发,拿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杆秤和一面镜子,走过了20多个省份,“睡过”了无数辆绿色的皮火车。他曾经一天靠双腿行驶40多英里崎岖的山路。2001年他还因为一辆价值60多万的车被盗,在青岛留下了一个大案。后来,此案被列入当年青岛八大案件。为了快速进入终端市场,郑永强还去了非洲开厂。当埃博拉病毒肆虐时,该公司的一些员工几乎在非洲死亡.
生产假发的车间。上世纪90年代,曾经出口原材料的许昌人发现,只做原材料生意是一项成本高昂的工作。成品假发在市场上很贵,更多的利润进入了外国品牌的口袋。于是,许昌的发制品企业开始转型加工,成为众多日韩发制品企业的加工代理商。
女工们正在加工假发。替代加工无非是低成本的劳动力输出,从来没有自己的品牌。不满于此,像瑞贝卡这样的河南领先发制品企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截至目前,许昌假发品牌已在非洲和欧洲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在全球最大的假发消费市场美国,整个过程极其惨烈。因为在这里,它曾经是一条密不透风的“真空带”。
女工们正在加工假发。几十年来,假发成为韩国出口美国的头部产品,韩国商人垄断了从假发的采购运输到终端零售的整个环节。一个50亿的蛋糕摆在我们面前,但同时又像一条真空带,许昌不愿进取。
;">
2003年,郑永强的公司创立。看到了电商在中国的快速崛起,跨境电商的浪潮郑永强决心要赶上。公司成立第一年,他就给公司拉了一根网线,尽管花了几万块钱,但速度只有几十K。几年下来,郑永强的电商已经开始“聚合式增长”。跨境电商让美国消费者可以自主通过网络进行下单,原来的大宗分销采购订单被一个个的小额跨境订单所替代,汇在一起,像是一个个“蚂蚁军团”。许昌的假发真正成为了美国的网红。
瑞贝卡产品博物馆。2017年下半年,全球发制品第一股瑞贝卡开始通过阿里巴巴发力跨境电商。短短1年不到,速卖通上的月销售额已经从最初的1万美元增至上个月的7、80万美元,每个月都在翻倍式增长。这个新生事物,让在美韩商们始料未及。现在的许昌,围绕假发产业的公司已经有上千家,专门为跨境电商而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就已经有4个。
在许昌市建安区的互联网+发制品产业集群里,大大小小的发制品及周边配套企业分立在马路左右。每家公司门口,都无一例外的放着招工的告示。“一方面工人不好招,一方面客户需求很大,几乎月月都是招工旺季”,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河南区域客户经理汪胜利向记者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