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四强四优党支部是的是什么 争创四优党员

空港新城城乡发展局党支部(以下简称空港新城城市融合局)成立于2017年。目前有专职党员68人,预备党员3人。西咸新区托管后,由于部门职能调整,党支部由原空港新城第五党支部演变而来。分公司所在部门主要承担征地拆迁、扶贫开发、农林水利相关业务,都与群众息息相关。一直以来,空港新城局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全区脱贫攻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连续四年被评为空港新城优秀党支部

强化队伍,牢筑党建根基

空港新城局党支部通过四点巩固党支部基础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好基层组织建设七项重点任务,解决支部组织生活不规律、不严密的问题。二是按岗位划分六个党小组,开展党内活动,管好党员,规范党费收缴。三是以创建“四强四优”为目标,支部争创“四强”党组织,党员争当“四优”共产党员,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整体提升党员素质和支部战斗力。四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开设廉政教育专栏,建立AB角互控和廉政监督员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警钟长鸣,不触碰红线。

为使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空港新城城乡发展局党支部专门开展了“迎七一、记党恩”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重温入党誓词、《梁家河》读书活动、“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红色基地学习教育活动、“守护渭河美丽机场”捡垃圾、“勇挑重担奉献热血青春”五四拓展活动、

此外,分行大胆尝试,制定并实施了搬迁中以业绩奖励先进、为民包容真情、考核中上下帮扶绩效决策等措施,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和精神风貌。在管理委员会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部门内部考核管理办法,全年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部门中层每年都实现竞争,员工工资也能上能下。为能上能下、平庸者多劳多得搭建了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工作状态。

和谐征迁,践行群众路线

空港新城城乡发展局党支部为民情怀,是在原五分局征地拆迁工作中通过长期工作实践凝聚而成。通过一系列措施,分公司员工与群众建立了感情,获得了信任,成就了事业。在搬迁过程中,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搬迁补偿纠纷,乱建乱建乱盖的现象基本绝迹,主要是通过以下做法。

关心群众生活,建立深厚情谊.搬迁过程中,给残疾人发放轮椅,给留守儿童买肯德基,聘请专业人员为村民拍村庄照、拍全家福。联系桃子销售渠道和村民过渡房。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体将给予1500-3000元的生活补贴。独生子女(未婚)和单身职工家庭将增加安置面积,补偿范围和标准将向

谋划百姓生计,建立立体保障。.积极协调实施“亮化工程”,解决安置社区群众夜间出行不便问题;筹集资金设立“扶贫基金”,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与大型超市形成战略合作,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微信朋友圈众筹4万多元,帮助脑瘫儿童,帮助穷人。

开展公益行动,建立爱心团队

空港新城城乡发展局党支部所在部门承担脱贫攻坚的总体任务

号召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扛起重担。自2017年4月接管社会事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通过因地制宜、创新方法、人文关怀等举措,实现了区内贫困户全部达到高质量脱贫的标准。通过调研,先后策划了四个覆盖面广、可行性高、收益明显的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累计分红20余万元。


太平电商扶贫项目。实施“电商+公司+贫困户”模式,贫困户与电商公司签订合同入股,由公司帮助区内贫困群众销售各类农副产品。2017年已帮助全镇1500余户农户,实现500万元年销售额。近期,电商公司借助新城“红杏采摘”活动,积极联系区内贫困果农帮助其销售杏果,为入股贫困户实现一二季度分红发放共计21800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底张农贸市场项目。成立惠爱农贸市场,采用“金融扶贫+基地带动”模式,吸纳31户贫困户全部加入,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农贸市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投工得薪方式参与其中,有经营意愿的贫困户参与摊位经营,目前该项目已实现一二季度分红共计28400元。


北杜大棚有机蔬菜项目。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由街办统一完成大棚建设,再转交专业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最终实现贫困户产业分红。该项目一方面为贫困群众增加了就业岗位及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提高了闲置土地利用效益,目前该项目已实现一二季度分红发放6万余元。


太平中蜂养殖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企业提供蜂源、技术支持及销售途径,合作社进行集中养殖,管委会补贴入股资金,最终实现项目分红。目前已在太平镇投放了500箱中蜂,并与97户贫困户签订项目入股合作协议,年底根据项目经营情况发放分红。


从征地拆迁到脱贫攻坚,空港新城城乡统发局党支部68名党员,勇于担当,发扬着不怕苦累的“铁军”精神,坚守着服务群众的宗旨。通过积极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受到了帮扶户的认可和称赞。


杈杨村的杨凤岐老人今年77岁,妻子身患重症,原本在外打工的儿子杨亚锋也不幸患上尿毒症,为了看病花了不少钱,家中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党支部在了解情况后,多次出面给予帮助,并时常嘘寒问暖,这让杨凤岐颇受感动,“这些帮扶干部有时候真的比咱自己家的儿女还要亲呐!”杨凤岐感叹道。(记者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