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首席记者何丽萍
6月3日上午,由上海科学研究院、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联合编制的《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0》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这是第一份从生态角度全面报道上海和科技金融年度发展的报告。
报告共分概述、领域、特殊经历、区域机构、大事记九章,充分展示了上海科技金融在2020年特殊年份的特殊贡献。上海科学研究院科技创业研究室副研究员金爱民博士介绍,编制团队继续从技术和金融生态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一概念于2015年由课题组首次提出,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相关文献迅速增长。
报告显示,2020年,国家和上海出台多项金融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直接融资先抑后增,间接融资提质增效,金融改革纵深推进。科技信贷目标全面实现,2020年上海信贷和科技金融将呈现“面积扩大、数量增加、质量高”的良好态势。
创投融资规模名列前茅,创投机构的募资退出活动积极恢复,率先走出“谷底”。上海股权融资的规模和数量位居全年第三。特别是北京与北京的差距整体缩小,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早期项目获得更多关注,种子期企业收到的投资金额增长了4倍多,种子期和初期投资的企业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在科技创新板效应、营商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早期投资、小规模投资、技术投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上海企业募集资金金额排名第一。2020年,上海企业a股IPO募资额以1197亿元排名第一。SMIC在科创板上市募资超过532亿元,成为2020年a股最大的IPO项目。
科技金融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出台了“28在上海”“26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18在上海确保金融稳定”等一系列措施。
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随着新三板转让制度的出台,科创板的“硬科技”定位凸显。上海进一步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国有风险投资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积极试点。上交所中心积极探索与科创板建立对接机制。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丰富了“股权债权”管理模式,多渠道加大了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取得新成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金爱民在阅读报告时表示,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展望‘十四五’,上海将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多样性,进一步强化科创板引领作用,突出风险投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信贷精准服务,形成以科技信贷、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保险资金、政策性金融、银行理财资金等多种金融业态相互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