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
海安上湖创新区
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器项目奠基
这意味着创新区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上湖定位为海安市的副中心
构建完善的科技生态系统
一核两轴四区产业空间布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管理司原司长郑宏;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会长沈长江;陈明宇,南通工学院董事长;南通工学院院长王宝根;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忠;市委副书记张亚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鹏军;上湖创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
@海安市长于立忠
上湖创新区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器项目的成功启动,标志着海安与研究院战略合作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必将为上湖创新区进一步完善总体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创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项目的开工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上湖创新区、中国发展研究院、南通工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科创新广场孵化项目,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科技创新新地标。相关部门要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追溯服务,充分展示全省最佳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海安市委副书记张亚曦
希望上湖创新区与相关部门深化对接,强化服务,推动项目快速建设、早投产、早见效,高质高效推进,为加快推进海安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杨斌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发展研究院将携手上湖创新区,在上湖创新区建设运营中科创新广场,为培育海安创新文化、激活海安创新要素、带动海安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上湖创新区响应海安“产业高地、幸福之城”的战略定位。围绕“打造一流生态、生活、科研环境”的总体目标,积极承担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人才集聚、医疗保健、文化旅游休闲等重要功能。加快创建“海安城市副中心、创新智慧新高地、生态宜居幸福城”,以三大主体定位为指导,坚持“科技兴市”加快实施“区域创新创业集聚区、中意国际合作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和健康宜居生态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
河湖生态景观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旨在打造以湖滨休闲为特色的城市绿心,成为海安人享受“快城慢湖”的休闲目的地。项目核心区面积约2000亩,其中土地面积约800亩,水域面积约1200亩。总平面图分为“一湖一带、五区八景”。“一湖”,即去湖边;“一带”是环湖慢行步道的特色景观带;“五区”是指“聚集观赏、滨水休闲、花林养生、生态湿地、亲水娱乐”五大功能区;“八景”,即“看日头上浪,问春樱花,静听鸟语,飘绿云,湿地昆虫,漫步探荷,包揽苍穹”的八大核心景观区
ata-gid="9658706" qid="6547626250834285827" mention-index="0">栟茶运河区南岸地形整理及部分绿化工程,其余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于2019年12月底竣工。主要项目介绍

上湖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器/项目位于上湖创新区上湖大道东侧、南湖大道北侧,占地面积20739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筑布局总体上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一号楼最高层数8层,主要服务城市创业人员东侧二号楼最高层数10层,主要服务高校毕业生在校生。

中国科技开发院 海安上湖创新广场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约190亩(以实际规划用地为准),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周期30个月。项目投入正常运营后,预计可接纳150家科技企业入驻,聚集约3000名科技创新人才,每年形成技工贸收入约8亿元。

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位于江苏省海安市上湖创新区,按照欧式风格整体规划设计,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总人数约10000人。海安校区硬件条件一流,教学设施现代,生活配套完善,绿草如茵、绿树成荫、绿水环绕、一步一景…,既能感受到理工广场的恢宏气势,亦能体会小桥流水的雅致幽静,是青年学子学习、生活、成长的理想场所。海安校区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自201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竣工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校师生5500余人。
科技研发为主导 科技服务为支撑 生活服务为配套

一起来为上湖创新区加油
祝愿海安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