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为53.2万亿,同比增长12.7%。国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信心逐步增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各项积极政策持续作用于市场。诸多积极信号带动全国写字楼市场稳步上涨。内资、外资企业在市场上更积极地进行战略布局,很多行业也有了新的需求增长点,推动了写字楼租赁市场的积极发展。
2021上半年市场需求显著复苏
2021年下半年初,全国写字楼租赁需求进一步恢复,各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加上租金的持续调整,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净吸纳量为170万平方米,较第一季度增长36%。其中,四大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在市场复苏的大环境下持续走高,达到83万平方米,市场情绪转为积极,长期存在的租赁需求在疫情后逐步释放。升级搬迁需求持续推动北京甲级净吸纳量增长,二季度录得12万平方米,项目去化速度明显加快;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录得45万平方米,上半年合计75万平方米;上半年深圳甲级净吸纳量约47万平方米,已达到去年水平的72%;但由于5月下旬广州疫情略有反弹,租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导致部分租赁活动停滞。
1.5线及二线城市办公楼市场也有不同程度的回暖,第二季度净吸纳量共录得87万平方米,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
杭州甲级写字楼市场录得净吸纳量近2.3万平方米。由于一季度部分企业扩张需求得到充分释放,空置面积逐渐被吸纳,二季度租赁量略有下降;成都和重庆的净吸纳量分别达到7.9万平方米。城市产业结构优势持续赋能写字楼增量市场,整体空置率持续下降。
金融对外开放持续发力,赋能办公楼租赁市场稳步回暖
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之一,金融开放成为疫情后的重要战略政策,不仅推动了金融改革,也有效反击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一线城市出台了鼓励外资的优惠政策。自2020年9月“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北京吸引外资的“强磁场”效应不断释放,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扩大。在政策推动下,2021年上半年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交易中,金融业占比35%,证券、保险等企业在京积极部署;上投摩根基金成为首家外资绝对控股、布局上海的公募基金;在广东“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广州、深圳也在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作为国内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完成股权转让并登陆广州,渣打银行在广州天河区设立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无论是重新界定业务范围,还是放宽金融牌照或牌照的取得条件,这些举措无疑为本轮外资金融企业的市场探索注入了活力。
在北京,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金融业租户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瑞士瑞信银行集团二季度对朝阳区进行了战略布局,未来将考虑在北京市场进行全方位的业务部署。在上海,近期金融企业的扩张主要以境内基金、券商、保险为主,且大多位于
11" mention-index="0">南京西路和陆家嘴等传统核心中央商务区和金融企业聚集地。在广州,今年4月揭牌成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选择入驻新建成的万科中心,租赁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其后数家国内头部金融机构亦相继进驻。TMT扩张推升需求,行业增长点积极作用于市场
2021年两会上,国家再次强调坚持创新驱动,鼓励高新科技行业的发展。在这种新格局下,TMT企业作为市场长期有效的驱动力,继续积极作用于全国办公楼市场需求的回升。
- TMT行业仍是北京租赁市场需求的中坚力量,业务的不断扩张使得头部企业继续在全市布局,需求也从IT聚集区域不断外溢至全市;
- 在上海,科技类企业在核心区以及新兴商务区均进一步寻求积极扩张;
- 在广州,网络消费和线上商务平台继续提前布局琶洲子市场,在高需求的带动下,琶洲凭借其区内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优势,优质项目去化速度持续提速;
- 在深圳,TMT行业巨头的业务持续增长,腾讯、京东等企业持续在南山片区大规模租赁办公空间,推动市场需求回暖;
- “科技互联网”已经成为成都办公楼租赁市场最主要关键词。2021年上半年,该行业实现新租近9万平方米,成为增量需求首要来源;
- 科技互联网行业扩张需求在重庆也十分突出,在新增成交占比达39.9%,头部高新科技公司持续青睐三北区域;
- 杭州中小型电商企业成为成交主流,二季度占比达近38%;
- 在网红经济爆发增长以及政府的引导培育下,新媒体行业在青岛持续扩张发展。

全国新增项目持续入市,但市场复苏缓解供应压力
二季度全国新增供应达到102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二季度新增供给录得51.6万平方米;北京无新增供应,相较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供给端压力较小。上海、广州、深圳二季度供应入市相对放缓,供应压力暂时得到缓解。上海中央商务区无新增供应,非中央商务区有两个新项目入市,但由于部分板块需求强劲,整体市场并未受到新增供应影响;深圳、广州各仅有两个甲级办公楼项目入市。
与一季度相比,1.5线及二线城市甲级市场新增供应呈现逐步上行趋势,但由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回暖推动空置率进一步下降。二季度,青岛有一地标项目入市,为市场带来优质新增供应;成都新增供应环比上升,但市场需求高涨提振业主信心,推动甲级市场空置率下降。部分城市将于明后年迎来供应高峰期,或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预计将加剧楼宇的表现分化。持续的较大规模供应也促使部分业主通过产品升级与人性化服务的提升来应对潜在的市场竞争。


全国租金表现提升,租赁市场稳步向好
全国甲级办公楼租赁需求持续回暖,成交量回升,释放出积极讯号,使得甲级市场租金降幅持续收窄或租金继续逐步回升。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租金继一季度回正后二季度持续小幅攀升,并且涨幅与一季度相比均有扩大,其中广州租金上涨最为明显,录得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二季度北京整体市场租金降幅收窄,但市场尚未止跌,环比下降1.0%。
由于需求回暖势头增强,部分情况较为稳定的办公楼项目业主议价能力增强,正在考虑于下一季度提高租金。1.5线及二线城市租金方面表现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二季度成都甲级办公楼空置面积持续缩减,业主上调租金意愿明显,带动全市租金进入回暖周期,租金增长率转入正区间,录得环比增长0.5%。
虽然全国市场整体向好,但市场中不同板块的表现仍存在差异。部分板块由于供给压力存续或空置面积未被吸纳,业主仍被迫采取以价换量的租赁策略,租金回升速度较为受限;而部分空置率持续下探或表现优异的项目,其业主则率先提升项目租金,从而带领整个子市场租金回升,部分板块和项目已实现租金小幅上涨。例如上海前滩和徐汇滨江、广州琶洲和成都金融城等板块,随着部分头部楼宇租金明显上升,各项优惠及扶持政策也有所收紧。
疫情冲击之下,市场中不同板块、不同项目之间表现分化加剧。我们也观察到,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后疫情时代,物业管理品质优异、招商租赁策略成熟的业主始终引领市场。明年,随着市场步入整体性复苏阶段,而市场中办公楼宇间的硬件品质差异已相对弱化,服务品质的提升将是未来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