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刘一帆
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从年级倒数攻击清北的热血少年,也不是第一个从未被打败的高中传奇。我只是不断尝试,踩着悬崖边一路走进清华。
一个
2013年8月,我以中考第150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
刚进高中的时候,发现和初中很不一样。我在镇上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些坐在后排的学生在鬼混,不学习,老师也不管。
到了高中,即使是初一,每个能看到的学生都在努力学习。
晚上回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带着书。很多同学甚至凌晨4: 30就起床了,这让我胆战心惊。
很多时候,我不明白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什么,或者以为我听懂了。结果,这种做法很糟糕。
我一直被同学吓到,因为我周围的同学好像都知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而且配合得很好。我也不是小家子气,但每次老师提问,班上又有一个学生出来答对,我就莫名其妙,心惊肉跳,奇怪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自始至终,我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就是一个吃不到鸡血,尝不到鸡,跳不到舞的人,决定考清华北大。只有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遇到更好的人,你才会自然改变。
四点半起不来,每天咬着牙只能六点起床。我要翘早操,吃早饭去教室吃饭,昨天吃饭的时候看错题。
那时候我的心很纯洁,没有任何自私的杂念。除了有点害怕和自卑,剩下的就是理解没听懂的题目,用MP3背英语课文,试着理解文言文和诗歌的意思,仅此而已。
就这样,1.1滴,总结出更多类型的问题,多问老师一个疑问,充实度过每一天,拥有一份平静的快乐。
第一次期中考试,拿到成绩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我在班里得了第三名,在年级里得了78分。
县一中每两周休息一次,成绩发了就不能回家。晚上,我偷偷用手机给父母打电话,假装平静地说:“我考了全班第三名”,突然一股巨大的喜悦爆发出来。
有时候,你并没有向任何人展示出争冠的样子,也就是你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在努力,在思考,在提升自己。这真的很难。
2
不久之后,它将被分为文科和理科。我选择了科学。我是军迷,想当国防科技工程师。
期末考了全班第10名,但并不觉得难过。因为直到现在,我可以肯定,最后的成功不全是运气。我的努力真的很有回报。
说也奇怪,努力也能让人上瘾,就是思维-学习-掌握技能-做题更快正确率更高-迸发成就感-继续学习的奇妙循环。
寒假期间根本不想玩,就沉浸在这种努力的快乐中。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从年级70左右稳步上升到80左右,高二开学的时候已经20左右了。
此时此刻,我还没有想过考清华,因为再过三四年左右我们县就会有一所清华北大,每年考得最好的大四学生也大多去中国科技大学和交通大学。
大二的时候,我遇到了高中最大的瓶颈:物理电气一塌糊涂。
整个物理选修3-1,我都快懵了。为什么电子在所谓的“场”中要受力,如何判断电流的平方
向,电场线磁感线到底怎么分布……做选择题的时候真的到了10个错8个的地步,欲哭无泪。后来高考结束,跟学弟学妹分享交流的时候,大家问我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如果学习是一出真人秀,那这时候估计会有观众心疼我;如果我父母事业有成,都住在城里,那他们也可以时时刻刻开导我,随时注射鸡血,定期熬制鸡汤。
可惜,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家在六线县城的乡镇,除了时间和头脑,一无所有。
生活永远是一个人的修行,我无权脆弱,无处逃避,无法放弃,只能向前,只能做题,只能努力。
那会儿我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电磁场。上课听不懂就记下来,走路、吃饭、洗衣服,全都在想。10个选择题错8个?很好,幸亏是现在错了,还有时间,还能弥补。死活想不通?去问老师。去高二物理组办公室,逮不到我们班的物理老师,别班的物理老师也行。脸皮薄?不好意思问?怕老师笑话?
我不怕。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聪明人,也不指望别人像膜拜天才一样膜拜我。有的人用我一半的用功程度就可以考第一、拿状元、去清北,我不能。
我只是一个努力的人。我的努力没有别人的回报那么高,但依然会带给我巨大的改变。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晚饭时间,在教室一边啃饼干一边翻看错题的时候,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好像有一层窗户纸,突然被捅破了。之前模模糊糊的地方,一个接一个地敞亮起来。我一题一题地看下去,迎刃而解,流畅自然,融会贯通。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把一摞物理错题集翻完,抬头一看,周围的同学已经吃完晚饭回来,第一节晚自习已经开始半个小时了。
咬了一半的饼干,还拿在手里。

3
高二暑假的时候,我申请了在学校自习,每天还是按照平日里的作息时间,自己去教室做题、背书,累了就看会儿小说散文,揣摩大作家的笔力。
暑假过了一半,年级主任找到我,说有一个清华大学夏令营的名额,问我愿不愿意去。当时我很惊讶,学校居然先考虑我。因为我那时的成绩在年级10名左右徘徊,还不算最拔尖的。
后来才知道,在我前面的同学,男生不是跟爸妈出去旅游了,就是在家歇着;而从河南去北京,学校也不放心让女孩子一个人去。
所以找到了最放心、最方便的我——也许是因为我每天在学校出没?
我想,或许我一辈子都见不到清华的样子了。我决定去。
怎么来形容在清华园的7天呢?
每一分每一秒都沉醉,都被震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花草掩映,树木葱茏。神采飞扬的学生们在路上讨论问题,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骑着自行车穿梭,民国时期的老图书馆好像《哈利波特》里面的建筑,高高的穹顶,翠绿的爬山虎,安静学习的年轻人。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紫荆操场联欢,结束后已经十一点了。我不想睡觉,一个人在校园里转,昏黄的路灯下,这所学校有一种温柔朦胧的美。信步走到电子系的系馆,抬头一看,整座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那一刻,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抓住了我,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这就是我的归宿,我的理想。我要来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锣鼓喧天。
我只想在这里继续努力下去,跟这些深夜依然在工作的家伙一起。

4
高三一开始,就有了倒计时的牌子,但是在我心里,已经没有什么300多天,永远都只剩3天了。我要再多学一点,多练两道题。
整个高三上学期,我没有回过家,一直在学校,可是中间有几次考试特别差。
到现在我都记得,高三上学期期中,我考了619分,创历史新低——离清华分数线有70分的距离,而洛阳市第一名是649分。
这也意味着,就算我考洛阳市第一,也还有30分的差距才能读清华。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不是因为我们踮一踮脚尖就能触碰,而是哪怕最后也无法到达彼岸,也会为了她奋力向前。
清华于我而言,正是如此。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不必焦头烂额,不必心急如焚,有因必有果,种瓜决不会得豆。
我制定了一个自己的一轮复习计划,有的地方跟老师的重合,有的地方完全针对我的情况。我数学的排列组合比较弱,需要大幅度提高;我的化学非常好,但还可以进一步掌握顶尖题,这些题在高考中是有区分度的,完全可以成为我的突出优势。其他科目,我也逐一分析,弥补短板,强化优势,从各个角度变得更强。
后来高考结束,跟很多同学聊天的时候,我很惊讶地发现,许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本没有总体的把握,更没有具体的认知,只知道跟着老师的计划一轮二轮三轮,考试又考了几分,跟同学比是个什么位置。其实这些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你到底有没有掌握这一类题目,会不会写某种题材的作文,英语听力哪个场景让你懵的不行——这才是高中正确的度过方式啊!
高三寒假里,我报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我不知道自己实力几何,但我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好在自招在高考之后考试,也不会影响我高考的心情。

5
6月8号下午,高考结束。我走出考场,还没来得及放松,就收拾出之前学校发的自主招生培训资料,坐车前往郑州。
在郑州,我接受了整整一天的自主招生考试培训(主要讲了讲注意事项和一些流程问题),10号上午参加考试。当时我觉得题目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会做的大概有2/3,而我原本以为能做1/4就不错了。
13号上午,接到年级主任电话,告知我自主招生笔试通过,校长将带我前往北京面试。
在路上,校长告诉我,我的卷子答得最好的是物理,接近满分。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很多东西。那天晚上吃了一半的饼干,清华园里灯火通明的大楼,刚上高中时紧张自卑的心情。
千难万险,我走过来了。

6
6.24号出成绩,历史最佳,比清华分数线低13分。1天后接到自招面试成绩,通过了清华最低的一档(但是也很开心啊~),降10分。如果以国防生的身份进入清华,政策再降5分。
我等于一路踩在悬崖边上,进了清华园。
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从年级倒数逆袭清北的热血少年,不是始终第一未尝败绩的高中传奇。我以中不溜的成绩起步,在学习的道路上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遭遇过数不清的挫折。
唯一让我自豪的是,无论面对着多少失败,多少不可能,我始终没有放弃,一直独自努力,就这样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是这样的努力,为我赢得了宝贵的机会——去清华夏令营的机会,去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跟招生老师面对面商谈的机会。
就是这样的努力,让我踩准了每一级跳板,最后以不可思议的成绩和运气,走进我梦想中的殿堂。
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