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投资找项目平台,如何找投资项目

近日,创新工场在上海召开B2B/企业服务领域闭门分享会。嘉裕基金的卫哲先生给车间部的CEO们做了一个精彩的分享,其中谈到了“过度配置意识”,值得大家思考。

我的生意被别人投资过,现在也在投资别人。我有一些个人在融资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找个人比找钱更重要

我经常说找人,换钱,找项目。创始人大概就是这三样东西。我在2011年创立了嘉裕基金,我也火速做了三件事:找人、换钱、找项目。对你来说,就是找人,换钱,找方向。我的项目是你的方向。

今天我们说的是换钱,但我还是想把找人放在第一位,在换钱和找项目之前。

我以前问柳传志和刘老、马云,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个人给我的版本高度相似,略有不同。刘老告诉我:成立团队,制定战略,带领团队。马云则制定战略,组建团队,领导团队。我说你们两个有同样的三句话,但是顺序变了。

我问马云,你们两个的顺序谁对,马云说对。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你应该使用不同的订单。在企业相对早期,刘老说得对,就是组织团队,制定战略,领导团队。当你开始创业时,不要期望引入任何专家来帮助你实施战略。只能看蔬菜吃。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想太多也没用。

但是到了后期,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已经找到了很多钱,你的生意也稳定了下来,这时你可以先制定一个策略,围绕这个策略需要的人重新组合。

所以,你要问自己处于什么阶段。两位中国顶级企业家分享的三句话中,有两句与人有关。搭班子跟人有关,领导团队跟人有关,真正跟事情有关的是制定策略。

因此,“人”约占创业者精力和时间的三分之二。虽然我今天说的是改变,但找个人比改变更重要。

本次分享会在上海莫勒别墅举行。莫勒别墅始建于1927年,是斯堪的纳维亚挪威风格的建筑,宛如童话世界中的城堡。这是莫勒别墅主楼晚上的效果。

其次,每家公司都必须有一名超额配置的首席财务官

中国比较成功的企业需要一个岗位,我经常称之为“过度配置”。什么是过度分配?

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不是过度匹配,这叫匹配。什么是过度匹配?是最适合做正确工作的人,要挑选最优秀的人来做。

在创业公司的这么多职位中,我强烈建议过度分配哪个职位,CFO。你的蔡崇信在哪里?你的刘炽平在哪里?你的柳青呢?看,蔡崇信、刘炽平、刘清是什么时候加入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的?他们是

当时都是超配的。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第十九个员工,后来阿里巴巴第十八创始人走了,他递补为第十八号员工,他见马云的时候马云还在湖畔花园家里办公。但他做了什么?他在马云还在家里办公的时候,就让普华永道来做审计。普华永道说我们从来没有审计过一家还在家里办公的公司,但这个做法让阿里的整个合规体系一直健康生长到今天。


这个岗位为什么需要超配?有两个原因,一个对外,一个对内。


第一是对外,比如融资。融资这事儿占了创始人太多的时间也摸不着门道。因为对于CEO来说绝大部分是人生第一次融资,哪怕你之前A轮成功了,B轮也不一样,C轮也不一样。因为每一轮你要见不同的投资人,他们对你的期望和你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但一个投资背景,或者一个CFO出身的,他可能就不是人生第一次,所以对外会减少你很多负担,他也能站在投资人角度,帮你看怎么去表达。


第二个是对内。什么是好的CFO?只会控制风险,只会省成本,不是好的CFO。我在百安居当CFO也是这样。说实话没什么人欢迎CFO的。我上台第一句话先问大家,你们知道CFO是干嘛的吗?底下七嘴八舌,但是比较一致的是CFO是控制风险的。我说对,那我再问大家,请问公司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资金紧张”,“还有呢?”我说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营业额,没有revenue没有收入,都没有东西进来有什么风险好控的。所以我说我是来控制风险的,我来控制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帮助大家一起把销售做好。


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我去百安居当CFO之前是做投行的,我心中没有成本,只有投资回报率,ROI。我关心的是,给你一块钱做营销,你能带来几块钱。给你加一个人,你人效能不能提升,人效不变的话,你带来多少收入。只要你的效率不下降,你要多少人我给你多少人,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给到你害怕。


我自己认为我对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我招了两个CEO,今天的张勇和井贤栋都是我当时招的,而招的时候他们都是做CFO。马云说,我最讨厌CFO当CEO,我却把他最讨厌的事变成了现实。我不仅自己是从CFO变成了CEO,我还把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两个CFO都变成CEO。为什么我招的CFO能变成CEO?因为我当时招的时候都是超配,我永远站在超配的角度看问题。


超配是什么意思?超配是两个概念。


一是规模超配。3个亿的时候我一定要找一个30亿的人来做CFO,就是找一个已经做过10倍以上体量的人来做。


二是能力超配。我面试CFO的时候,很少问他财务会计问题,我觉得这是他应该懂的。我会看他是不是更关心业务,是不是更关心人。人、钱、业务这三件事,管钱的人,我不问他钱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人的人,我不问他人的事,却问他钱的事和业务的事;管业务的人,我不问他业务的事,却问他人的事和钱的事。做什么却不问你什么,问你另外一回事。因为你做什么你就应该知道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你对另外两件事的关心和关注。


所以我跟马云说,我招的CFO,虽然F是两条杠,但我都是冲着CEO的E的三条杠来招的。张勇和井贤栋,当年他们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程度超过对财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也是超配。


CFO超配要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要提前,上市前才想着找个好的CFO,可能就不会很成功地上市。第二,能不能找到一个乘以5倍甚至乘以10倍的人来做CFO?第三,你要招的CFO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够不够强,他能不能站在ROI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三、找钱三原则:


时间优先、金额优先、比例优先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找钱。找钱强调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优先级。如果把企业的成长比作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成长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第一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还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时间优先,估值不重要,确定性才重要。举个例子,是选择估值高一点,等三个月,还是选择估值低一点,下一星期就给你打钱。创业早期,一定要选择后者,要时间优先。


第二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过了生存关,时间对你就不再重要了。企业进入初中、高中阶段,这时候要金额优先。在金额和稀释的比例当中,要优先选择金额。比如,虽然企业生存下来,但是缺1个亿可能就会面临后续发展的紧张。在这个时候,你先拿到急需的1个亿,10%或12%稀释比例,对你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1个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比例的两个三个百分点,对你不重要。


第三阶段,如果你的企业进入大学阶段,这个时候要比例优先。经过多轮稀释,你的股份变得很值钱,金额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要咬死比例放开金额,多给点钱少给点钱,其实不重要。


所以,每个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企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明确所处阶段之后,你才能明确坚持什么,优先什么。但是,在这三个阶段,我都没有说估值优先。什么时候估值优先?卖股票的时候。只要不卖股票,就不应该有估值优先的想法。


四、选择投资人的四句话口诀


真正优秀的企业,如果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应该是双向选择,你和你的投资人是对等的、平等的。


如何选择投资人,我有一个四句话口诀,可以把这个口诀与四个你问邻居家孩子的问题联系起来。


你在小区散步,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特别可爱,你经常会问他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姓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姓什么?你打交道的最终还是人,你一定要搞清楚,跟你打交道的机构姓什么,你见到姓这个姓的人没有。


第二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几岁了?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几岁了?优秀的企业投资人通常会说,我长期看好你,我长期支持你,我长期持有你。那么,究竟有多长,这就是几岁的问题。


这一问题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基金年限多长;第二,基金现在处于基金期限的第几年。基金基本上都有年限。基金年限跟它是哪一年创立的没关系,你一定要问最基本的,甚至要看文件:请问投我的基金是几年期的?是哪一年设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基金还剩下几年。人民币基金年限很少超过8年,美元基金年限很少超过12年。举个例子,8年期的基金现在是第3年,那么这个基金就剩下不超过5年。基金几岁了,决定了基金能陪你多长。


第三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多重?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多重?其实是在问基金的规模。管理基金的总规模与你无关,关键在于投资你企业的那期基金规模有多大。


基金规模要门当户对。什么情况不门当户对呢?比如,你的企业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这一期基金只有2个亿,它一半身家投资在你这里,所以希望天天跟着你,看着你如何用这笔钱。你虽然内心不快,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一半身家的投资,密切关注也很正常。再比如,你的企业还是需要1个亿,而投资机构的这一期基金有100亿,对你企业的投资只占百分之一,你就算真有困难,也很难找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你只是他们的百分之一。


所以,我建议选一个在投资期第一年或者第二年的基金,能给你的期限比较长。不要拿一个期限太短的基金,也不要拿一个期限较长的但是已经过了一半或者一大半的基金。同时,你选择的基金对你的投资额,大约占整个基金规模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因为占比是互相的,占比多少就意味着你和投资机构会如何相处。


最后一个问题,你会问孩子,你会什么?你也要问投资机构,你会什么?其实就是说,这个投资机构能够提供给你的钱以外的东西是什么。除了钱,投资机构还能给你什么。你这样提问后,投资人一定会谈很多,怎样检验他说的话?我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办法,实际展示。这个时候,投资人可能会说,时间紧迫,来不及展示。


那么就需要第二个办法,客户访谈。投资机构是B,企业也是B,投资就是B2B。对这个投资机构最好的调研,就是调查这家投资机构之前投过的企业或者项目。这些企业或者项目都是它的客户,要与他们对接,进行深入调查。虽然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不一定是一辈子,但至少会陪伴你们走过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看到过太多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不愉快的、有分歧的故事。这不是投资以后的问题,而是在投资之前没有真正做好双向选择。有可能是投资机构选错了被投,也有可能是被投选错了投资机构。


总结来说,我认为找人比找钱重要。找人的时候,CFO要超配,因为CFO超配本来就是为你找钱。马云担心过钱吗?程维担心过钱吗?马化腾担心过钱吗?这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替你担心的人。


以上这些体会是我做投资之后的体会,我也不是天生就懂的。被别人投过也被别人坑过,从坑里爬出来,仔细想一想,总结出这些东西与大家分享。


作者:创新工场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