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菏泽牡丹区手工活取活点 菏泽手工活外加工加盟

在菏泽的东部,有这样一个村庄,被周围的村民称为枣糕朱庄。据了解,从嘉庆生活的1820年开始,村民们就开始制作枣糕(糯米团子),如今这一工艺已经传承了200年。

朱庄枣高位于菏泽开发区岳城街道办事处朱庄社区。6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前往朱庄社区。靠近黄河路的朱庄社区,街道干净整洁,这是鲁西南大多数人眼中美丽乡村的标志。

手工制作很难

在朱庄社区支部书记程相民的带领下,《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社区广场后面的一间房子。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和他的妻子正在院子里挑选红枣做枣糕。看到记者拿着相机过来,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端了水,搬了凳子。

52岁的程远起结婚30年来一直在做枣糕。程远起告诉记者,这门手艺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他平时也有一些自己的研究。想要枣糕好吃,需要用东北黄米、新疆大枣和传统的柴烧锅。做枣糕虽然不复杂,但是费时费力,而且冬冷夏热。没有耐心,做不出一锅好枣糕。

用清水将精心挑选的枣清洗几次。程远起在清洗米枣时告诉记者:“做枣糕,先用清水把米枣洗净,用锅烧开水,放入锅中。大枣和米饭,边搅拌边煮,煮一个半小时,然后煨一夜。”

在制作枣糕的过程中,记者看到程远起不断翻动锅里煮好的枣糕。不一会儿,程远起背上的衣服全湿了,整个人好像刚从雨里跑回来。

那么你们一般在哪里卖枣糕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程远起说:“我一般都是走街串巷,走到哪里都卖。我已经工作了30年,基本上走遍了周围所有的村庄和集会。一开始,我把独轮车推出去卖。现在换了电动三轮车。我每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8点回家。我一天能卖100英镑左右。”

一年到头在街上穿行

谈及做枣糕的经历,程远起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做枣糕也累了。城里不允许三轮车通行,所以每天4点出发,去菏泽早市售卖。一般上班的时候差不多都卖完了。

“这份工作真累人。我们已经一年不愿意休息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做枣糕。前几天下了三天雨,我们没有停下来。”的妻子孙告诉记者。

据朱庄社区支部书记程相民介绍,“村里生产的枣糕大多年代稍早。年龄最大的程72岁,年龄较小的也有40多岁;因为这项工作又累又费时,白天要全天在外面卖;下午5点左右,我要加班做枣糕第二天卖。没有固定的销售场所,所以很辛苦,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20世纪90年代,有一半的村庄制作枣糕,这是村里制作枣糕最辉煌的时期。现在还剩不到40个。”

做枣糕更多的是为了传承

“做枣糕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技术传承。希望更多人能品尝到我做的枣糕。”程远起告诉记者,他现在非常喜欢做枣糕,制作过程已经成为他生活甚至是人生的一部分。每年有5000多公斤红枣。

据了解,朱庄社区共有336户人家,自嘉庆年间的1820年开始制作枣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卖茶的村民是从江南一带学来改良的。目前村里常年做枣糕的村民有40多户。这是朱庄的特色文化,是村里的传统工艺,是山东西南一种具有独居特色的美食

朱庄村的枣糕伴随着勤劳的朱庄人的脚步,走遍了菏泽的大街小巷。香甜的枣糕被送到菏泽周边的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