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该不该离开大城市,创业放弃了十年的城市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选择,文斯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英国完成硕士学位后留在北京,在一家营销品牌工作。她为一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电商平台和内容信息平台工作,但去年选择离职。

“工作发生了变化,2020年疫情,我干脆决定回南京。”文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目前在一家联合办公领域的创业公司工作。

“我想要的生活不能归北上广深所有。”从澳洲回来后,定居成都的肖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虽然一线城市仍然是许多年轻人梦想未来的地方,但新的一线城市正在出现。随着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下沉到新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资源不断完善,给了年轻人更多的可能。

近日,包括BOSS直聘在内的多家招聘平台和职场平台发布人才流动趋势报告,称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人才的流动和竞争中得以持续。2020年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平均离职率为1.20,为2017年“人才大战”打响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才净流入规模较2019年增长12.1%。

2020年,深圳、杭州、上海、成都、北京排名前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城市之外,长沙、贵阳、郑州、Xi安、济南、佛山、苏州、三亚、合肥等“非一线城市”也成为不少人在职场的就业选择。

新一线崛起,选择更多了

文斯说,她现在工作的联合办公企业曾经是全球化管理,但一直在寻求本土化转型,建立中国自己的管理团队和体系。在南京、武汉、成都、杭州设有区域办事处,南京区域总部统一向上海总部报告。“目前,公司发展前景良好。客户包括一些财富500强公司、星巴克、Dicos等。以及像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

文斯认为,南京从事互联网科技相关产业的机会很多。阿里、字节跳动、JD.COM和小米都在南京设有地区办事处。南京也是苏宁的总部,大量的外资公司在这里落地。

新前线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生活成本。最近几年,因为一线城市人才多,大互联网公司大多扎根在北方、广州、深圳。

但是一线城市土地紧缺,生活成本太高。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福利,近年来,各种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开始将许多业务转移到新的一线和二线城市。

在深圳游戏行业打拼多年的虞雯,终于在春节前做出了去成都发展的决定。“快节奏让深圳更像一个工作城市。”

在选择离开的时候,宇文考虑了几个城市,分别是武汉、杭州、成都、重庆、广州,最终选择了成都。“成都的工资不高,但游戏氛围好,行业前景明朗,而且游戏里有很多外企。用心玩游戏也有助于个人提升。”他最喜欢的公司是育碧和腾讯。

腾讯在成都设立了多个业务部门,包括WXG(微信业务群)、CSIG(云与智慧产业业务群)、PCG(平台与内容业务群)、IEG(互动娱乐业务群)等。其中,游戏业务是重要的一环。成都的IEG梅田游戏工作室孵化了“田甜”系列产品和《王者荣耀》,长期称霸榜单。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公司育碧成功研发出《刺客信条》。此外,成都还有很多本土游戏公司,包括荀攸和天翔互动。

不仅在游戏领域,而且随着新经济的加速发展,大量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登陆成都。早在十年前,成都就已经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入驻。近年来,巨头们在成都聚首的速度还在加快,包括不久前的腾讯和网易。包括字节跳动在内的许多巨头都与成都签署了合同,以加快在成都的布局

在去年投资100亿元在成都高新区设立西部创新中心。


一线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向新一线、二三线城市转移,给这些城市带去了大量的职业机会。另外,新一线的互联网创业也如火如荼,也让当地就业市场拥有了更多活力。


任航此前在北京进行自媒体创业,一年前他选择将公司搬到了成都,离开的原因是:“机会太多,员工跳槽频繁,流失率太高。”他喜欢成都的美食,同时成都的优势还在于租金,“办公楼租金便宜,和北京同样的价格,在成都市中心租到了宽敞明亮的办公空间”。


可以说,新一线更具性价比的租金吸引了众多公司迁移或创业,对城市人才吸引力来说无疑是正向加成。新一线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房价也在承受范围内,人才开始向新一线流入。


晓丹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自己曾经的计划是“回国首选去北上广”,但后来她选择了成都,“成都的发展太快了,几年前是一个样,回来又变了一个样,机会也很多。”当然,她补充,“最现实的因素还是,靠自己不可能在北上广买得起房。不希望我父母拿出积蓄给自己买房。”


而曾经在深圳腾讯工作三年,负责某产品业务的杨璐,因为遥不可及的房价,选择去了长沙,“一方面离家近,另一方面好买房”。长沙被称为省会房价洼地,虽然低房价并不是“吸引人”的最重要原因,但它却是“留住人”的实实在在的原因。


新一线到底怎么样?


在知乎有关话题的讨论中,不少答主提及新一线、二线城市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不后悔的人还是占大多数。


例如,答主白裳从北京回到成都,他认为,和北京比,成都工作机会和发展的确有一定差距。但“在北京是生存,在成都是生活”,成都的生活虽然可能没有想象的光鲜亮丽,但也挺好,“实际能存的钱远比以前多。……经过一年多规律生活,高尿酸、重度脂肪肝都没有了。”


而答主Zpuzzle的看法是,“如果对生活品质有一点要求,并且可以确保自己在省会城市活得还不错,那么有些事情只要能想通,离开北上广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新一线可能性是很多,但是只能跟它自己过往或其他二三线相比,不能跟一线去对比,差距还是有的。”回到南京的文思对第一财经说。


但她认为,回到二线城市生活上比较安逸,自己的时间多了很多,虽然机会一定不会像北京那样多,平台会变小,天花板降低了。


虽然新一线有了大厂的区域分部,但大多数新一线的岗位都是关于业务的,拓展、地推、销售类岗位居多。


“我做的行业是不太能被量化的东西,在一线积累的资源到了新一线不能发挥,因此会有局限。”文思谈到此前回南京,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南京也有抖音、头条、幸福里等项目,但区域和总部完全不同。这边的业务都需要去拓展,地推,工作内容是天天去见一些KOL(关键意见领袖),见本地的企业、合作方、机构。”文思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公司并没有给相应的资源置换,未知太多,只是希望别人来搭流量快车,因此非常耗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后来业务团队整合,明确需要去做销售部分,文思直接离开了。


对于目前的工作,文思比较满意。“外企的灵活性更高,有很多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间,做一些品牌推广,渠道嫁接,可以把之前在北京积累的经验用上。”总体来说,文思认为,在南京生活工作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生活上自己的付出会变少,发展也过得去,南京吃喝玩乐都很好。”但还是回来得太早,“最好在北京待十年,再回到南京就好了。”


去到成都创业的任航同样遇到了问题,他认为这座城市的氛围太悠闲,“即便有各种激励和奖金制度,员工也不会留下来加班,到点就走。”


对于创业的老板来说,这或许不是好事。任航给员工的月薪开到了1万,同时有绩效分成,人才是留下了,但如何让这个团队有使命感,为公司付出,是他目前所焦虑的。


(文中晓丹、文思、杨璐、宇文、任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