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月21日讯传统手工粉条好吃、爽口、坚韧、耐煮,深受人们喜爱。在张峰镇斗掌营村,村民们依然保持着自制手工粉条的老传统。他们在冬天打电话给朋友,互相帮助,把自家的红薯变成优质的粉条,成了冬日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1月10日,记者走进巨野县张峰镇斗掌营村粉条加工点,看到了一派热闹的劳动景象。经过清洗、破碎、洗浆、沉淀、反浆、过滤、捡粉、烘干粉、煮粉、拉粉、冻粉、烘干粉等20或30道工序,斗掌营村及周边村民的红薯最终将被加工成一袋袋的手工粉条。
每年入冬后,巨野县张峰镇斗掌营村的村民每年都开始加工粉丝。巨野县张峰镇斗掌营村成为著名的“粉条村”。虽然食品加工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但巨野县张峰镇斗掌营村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半手工制作技艺,在周边地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据村民介绍,巨野县张峰镇斗掌营村制作红薯粉条已有数百年历史。几代人以来,我们依靠简单的工具和传统工艺,坚持手工制作红薯粉条,既保留了祖先留下的老味道,也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巨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