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孵化基地入驻条件 创业谷孵化器

按理说,作者不应该问和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作者只是孵化器建设运营的一员,并不拥有孵化器(笑)。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就当自己是门外汉。

首先不要认真讨论这个问题,简单分析一下。

做孵化器,首先要要钱。多少钱?没有底。比如一个图书馆两年烧几千万;例如,创新工场必须在几年内投资转型。可见,做孵化器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

钱烧到哪里去了?第一个大头——租房,没办法,但是地段好,装修好,配套齐全,都得投入重金。特别是,大多数孵化器都是从大业主那里转移过来,然后转租出去的。表面上看单价便宜,但总价高,导致旱涝保收的开支。

第二大投入是人工成本。以一个图书馆为例,一个豪华的团队每年要花费数百万的劳动力(看有多少官员会自己知道)。

第三大投资,营销。酒还是怕巷子深,所以租个大场地,装修一下,拉个好团队,等着人家来,这营销支出就省不了了。平面媒体、自媒体、电视媒体、户外广告,投多少票,一经计算,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让我们以一个图书馆为例。估计一年的营销投入也需要几百万(没有具体数据)。

你觉得就这样?不,还有其他类型的费用,如组织活动的费用、服务采购支持费用、福利费用和无形费用。

话说回来,如果钱能解决,也不是问题。

成为孵化器第二重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团队。或者有很多人认为做孵化器,只需要有人做物业管理和租房,不需要专业的团队。没错。当二房东真好。赚取差价。安然无恙。但是,如果是这么简单的生意,为什么大业主要转租给你赚取差价,难道都是薄利多销吗?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单纯做二房东的“孵化器”接连倒闭,真的不能算是孵化器。

作者强调,一个合适团队的关键在于合适。笔者接触过很多孵化器运营团队,大部分只能算是团队,目前还不适合。前面提到的一个图书馆,虽然团队很豪华,但是除了烧钱真的没什么用。他们误解了孵化项目的需求,以为都需要融资(这是真的),但事实是融资不是首要需求(ToVC除外),产品验证、市场拓展、技术升级才是首要需求。对于这些迫切的需求,一个库的团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主要来自资本行业,而且很多都只是基金经理级别的,甚至不是个人投资者。

做孵化器第三重要的是最多选择一两个行业引进孵化项目,也就是做专业孵化器。在初期,为了解决场地占用率和现金流的问题,很多孵化器对入驻项目的控制比较宽松,这是没有问题的。到了一定阶段,需要重点和优先引进某一领域的项目。专业孵化器是孵化器的发展方向,也解决了孵化器运营团队服务能力和效率、效益和品牌的提升等问题。孵化器一旦专业化,首批入驻项目属于同一领域,容易形成互动协调,有利于吸引同类型(或上下游)新项目入驻。孵化器服务团队的服务效率更高,与该领域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更愿意提供服务,实现了资源、资金、人才、服务、信息的高度集中。对入驻项目的支持会增加成本,孵化器的效益自然会大大增加。

专业的孵化器,如新泽、燕溪堂、吉卡等,都相当成功。

第四件重要的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忍。孵化器可以通过租金差和政府补贴来启动和维持一段时间的发展。长期和可持续的利益只能来自服务和股权增值。实现服务收入和股权增值收入没有其他途径。服务和权益增值的本质属于服务,所以服务需要积累品牌效益和服务能力。孵化器与其他企业没有太大区别。他们通过长期的项目积累、服务积累、股权积累等,深度介入某一领域。以便在未来的某一天获得突破性的收益。新泽股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政府关系、行业资源等等。

src="http://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5f2600421b124341a286a5672bbd706b" />

下面严肃一点的讲讲,做孵化器需要哪些条件。


作为孵化器所有者,即出资人,在决定做孵化器前,需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想赚什么钱?要赚房租差价、政府补贴、股权、社会地位,还是其他什么?即所谓的初心,可以很现实也可以很理想,这决定了孵化器启动后的实现路径。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准备启动资金、找懂行的人组团队、找场地装修改造、申请补贴、招租、定向邀约引进目标行业项目、做好项目发展服务,只要前面不要出大问题,熬个三五年基本可以躺赢。


没错,就这么简单。不简单的是两点:第一要有钱(启动资金),第二熬得住。


至于那些天天嘴上说孵化赋能,又不出钱、没专业能力的人,直接忽略他们吧,听他们讲话都是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