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科创板解禁股一览表,科创板大解禁影响

已解禁的科创板大部分股票必须符合“慢走减持”规定,两类股东需提前披露。初步测算,90个交易日内集中竞价可进行的减持上限约为750-800亿元。

7月,a股迎来全年解禁高峰,整体解禁市值达到4966亿元(解禁市值以6月30日个股收盘价计算),仅次于1月的5510亿元。

具体来看,共有144只个股解禁,其中主板53只,科创板33只,中小板24只,创业板34只。行业方面,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工业、材料、消费等个股。

其中,市场关注科创板运营一年,科创板首批首发股份、机构配售、战略配售将面临集中兑现。首批上市的25只科创板股票中,除华兴源创外,其余24只股票总市值约1703亿元。

今年1月,科创板已经迎来解禁潮,但由于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为期一年的解禁规模比较大。

事实上,科创板被封禁的股票大多必须符合“慢走减持”规定,两类股东需要提前披露。初步测算,90个交易日内集中竞价可进行的减持上限约为750-800亿元。

“本月解禁压力确实很大,但解禁并不是影响股价的决定性因素。解禁更多的是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对一些股价翻倍的股票的短期走势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届时,如果出现调整,将是介入优质资产的机会。”7月1日,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

纵观

4966亿解禁潮袭来

年全年,1月是a股解禁的高峰期,解禁市值达到5510亿元,7月解禁市值4966亿元为全年第二高。第三名是12月,市值4815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月禁入较多的个股集中在行业内(除以Wind行业),共44只;其次是信息技术行业,共36家;再说一次,有22个材料行业。

按解禁市值排名,7月解禁规模最大的是大参林,在医药行业主板上市。届时公司上市三年,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市值约425.5亿元。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中国微公司和兰琪科技。解禁市值分别为425.4亿元和346.8亿元。这两家公司也是科创板总市值排名前三的公司。

禁股数量方面,前三名分别是嘉泽新能、华电国际、红塔证券,分别为14.3亿股、11.5亿股、11.1亿股。第五名是中国郝彤,被禁股7.2亿股,也是科创板最大的公司。

单看科创板解禁,科创板解禁的33只股票中,有24只是首发上市公司,总市值1703亿元,约为这24只股票当前市值的2.4倍。从持股来源看,IPO前股份为1633亿元(董,持股5%以上股东和持股5%以下股东分别为28亿元、315亿元和1290亿元),初始战略投资者为70亿元。

此外,还有一些股票将在六大后不久上市流通

p style="font-size:15px;">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解禁的33家科创板公司行情涨幅可观,相关机构和股东方浮盈颇丰。这也使得不少市场人士判断,机构的减持意愿或较强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3家公司相对发行价平均涨跌幅196.7%。其中安集科技相对发行价涨幅高达881%,特宝生物中微公司、心脉医疗等累计涨幅也在600%以上。


以7月1日收盘价计算,中微公司本轮解禁限售股的账面浮盈最高,达383.5亿元;其次是澜起科技,账面浮盈256.6亿元;虹软科技账面浮盈146.7亿元。


从以往经验来看,解禁和股价表现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本次解禁市值规模较大,市场难免产生对部分股东“套现离场”的担忧。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具体的减持情况和股价走势需要结合多重因素判断。“逐一分析本轮解禁的科创板股票,一是相当部分股票由于解禁规模较大、流动性相对较低、市场认可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较大的减持压力。二是部分股票虽然存在减持规模较大、流动性相对较低等因素,但同时也有一定市场关注度,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三是少数股票由于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高,本次解禁规模相对不大,解禁股卖出压力相对不大。”


增量资金入市预期

要评估解禁对科创板的影响,不妨来看下今年1月份首批科创板公司网下配售限售股半年锁定期满的情况。从该次解禁看,大部分持股者存在较强的变现意愿,但由于基本面较好,规模较小,影响较为有限。


数据显示,解禁当日,25家科创板公司股价平均上涨2.25%,春节后跟随科技股上涨;2月3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受疫情影响,科创板大幅下跌14%,第二天大幅反弹12%,第三天再度上涨4%,两天内完全收复跌幅,随后持续回升,最高较2月3日上涨34%。


不得不注意的是,相较而言,本轮科创板解禁规模增大,个股压力骤增。


前述市场人士提醒,“若解禁卖出规模较大会影响科创板多空失衡,且根据公司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预期,投资者尤其要关注24家公司的走势会出现分化。”


前述投行人士也指出,分化或是下半年科创板的一种重要特征。“届时科创板将迎来明显的估值分化,好的会继续上涨,质地差的估值会下来,市场会自己作出选择。这不是坏事,股票充分流动后,战略投资者介入是一个好时机。”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指出,近期科创板50指数推出,为创设科创板ETF基金提供了指数条件,未来科创板ETF基金入市有望带来增量资金;另外科创板主题基金也可能通过大宗交易或者非公开转让方式承接解禁股份,科创板配售转让制度等安排也有助于降低科创板减持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冲击效应。


记者获悉的数据显示,科创板基金申报火热,潜在增量资金规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30余只科创板主题公募基金发行上市,涉及基金规模约250亿元,有多只公募基金通过审批待发行,另有60余只主投科创板的基金申报待审批。


“如果科创板短期跌幅较大,机构抄底意愿会较为强烈。”市场分析人士称。


除了增量资金的入市预期,减持方式的约束也有望缓和科创板个股解禁压力。


为了保持科创公司的稳定性,科创板目前适用更为严格的股份限售和减持规则,尤其对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未盈利公司等都有明确的约束与减持要求。


比如,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科创板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所持股票需锁定3年;核心技术人员在上市后1年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在1年的锁定期届满后,每年减持的首发前股份也不得超过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的25%。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还将面对更为严格的减持规定,其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上市前12个月增资入股的股东都要面对3年的锁定期。


与此同时,大部分解禁股份的减持均需遵守“慢走式减持”规定,且两类股东需要预披露。大股东、董监高需在减持公告发布日15天后才能减持。同时,持股5%以下的首发前股东,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也需遵守“90天内减持股票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的规定,不过规则对该类减持情形无预披露要求。


(作者:张赛男 编辑: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