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疫情期间创业点子,疫情期间创业做什么好

以前网上有个很热的问题:给你一个温度合适的房间,有吃的,有手机,有WIFI,但前提是不能出门。你能呆多久?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最难忘的春节,中国人都在等待着自己的家乡。面对不可预测的疫情,大多数快递员都是为了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而保持冷静,而那些不愿意待在家里想创业的人则在思考此时的商机。

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有500人被隔离,几乎被历史除名。但在2003年5月10日晚上8点,已经秘密筹备了26天的淘宝,正式上线了——,这恰好是阿里巴巴被隔离的第四天。

我们很多人都读过这样的故事:淘宝以巨大的战斗力从非典中崛起。2007年,淘宝拆分为淘宝商城,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自此,阿里电商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巧合的是,当非典突然来临时,JD。COM的业务遭受重创,但JD.COM及时做出了从线下转线上的决定。对于这次转型,刘并没有觉得公司遭受了多大的损失,反而觉得终于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所以2004年是刘睡觉最踏实的一年。

与非典类似,今年的疫情本身也影响了社会运行模式的一系列调整和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会给商界带来哪些机遇和变化呢?对快递员有什么启发?

无人配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目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隔离仍是首选。

1月28日,美团外卖宣布此前在武汉试点的“无接触配送”服务项目,落地城市增至100个,预计本周将遍布全国。

“无接触交付”是指客户提交订单时,可以与骑手讨论放置货物的具体部位,如企业前台、大门等。发货后,骑手会通过电话或APP通知顾客独立用餐。

以2003年非典为例,隔离导致全线机会锐减,旅游、航空、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受到负面影响,但医药、食品、纺织、电信等行业出现商机。

此外,电子商务借此机会崛起,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并在随后的十年中继续对中国商业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极大改变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同时,也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快递,甚至团购、外卖行业的增长。

孤立在家,外卖和电商需求大增。然而,与2003年的非典不同,外卖和电子商务在2020年已经是成熟的商业模式。隔离的意义不在于培养用户线上下单的习惯,而在于促进线下配送模式的转变。

没错,就是无人配送,包括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无人仓库、自动驾驶等等。即使没有疫情,物流行业也在逐步从传统的人工操作时代跨越到智能管控时代。自动化、无人化应用逐渐从前端分拣运输环节延伸到末端配送环节。毫无疑问,疫情的蔓延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

在新的物流环境下,终端模式需要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物流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终端模式,兼顾时效性和成本、多元化终端网点的功能和形式,通过科技手段逐步升级运营管理模式,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此驱动下,阿里、JD.COM、顺丰快递、三同亿达、美团、饿了么、苏宁都在推出自己的无人车系统,顺丰快递甚至推出了无人车/无人机/快递塔/智能柜组合的终端完整解决方案。

和传统一样

流配送相比,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间的人与人直接接触外,无人配送至少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其一,配送业务时效性增强,不会受到运送车辆不足、交通拥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甚至还能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翻山越岭、跨越河流地进行配送,显著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其二,增进用户体验,这不仅体现在普通用户对于黑科技的惊喜方面,无人配送还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让那些不方便的居民也能分享送货上门的快感。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无人配送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其安全性与应用范围还存在不少问题,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故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当下捉摸不定的疫情,或许将为无人配送的大面积兴起提供一个极佳的契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交相辉映,会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社区商业


疫情将人们“关”进了一个房子里,吃着零食、刷着手机。有人感叹,终于到了啥也不用干,在家躺着就能给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但是躺着躺着,人们发现,居然“刷无可刷”了。


自2003年以来,中国商业社会的线上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早已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各种需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对整体商业模式的线上化“助推”空间有限。


但所谓“偶然事件改变历史”,作为重大突发事件,疫情的流行在打通一些“商业模式瓶颈”方面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说,病毒把人们从公众场合“赶至”社区,社区成为集中的销售触点,商业价值便水涨船高。


进入2020年,社区商业仍面临诸多瓶颈,如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等,均面临教育市场和改变“用户习惯”之难题。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为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以苏宁菜场为例,依托苏宁小店,主打“线上订货、门店自提”模式,实现了菜品丰富度和取货便捷度的平衡,对特殊时期不愿去大型超市的用户而言,是很好的替代选择。


还有以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为主的快宝驿站,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寄递系统,实现自有用户的沉淀,从而建立自己的社区团购系统,整合现有社区资源,反过来补给末端平台。


疫情期间,助力用户消费习惯养成;疫情过后,自会开启新的蓝海。除了社区商业之外,线上营销与社交营销深化发展也有望成为亮点。


面临健康威胁时,人们愈发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无力,其情感连接需求也会愈发旺盛。此时,社交营销叠加电子商务,有望迸发出新的活力。


结语: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在“惶恐”中重新审视生活、在“隔离”中重新连接情感;我们开始敬天悯人、相信人心;我们尝试重新平衡工作与生活、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发现,整个商业社会慢了下来,在家里度过更多时间,似乎也没那么坏。


所有的“变”,只因人在变;所有大型事件,都会加速人的改变。


巴菲特最经典的一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17年后的今天,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到底会怎样改变末端商业格局,你不想亲身探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