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负面清单制度 资本项目负面清单

本报记者陈北京报道

“今年一季度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将陆续出台,出台的第一个文件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文件。”1月6日,一位与SASAC关系密切、参与相关节目调研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前不久,国资委主任张毅主持召开的SASAC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全体会议研究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意见》。分析人士认为,意见中列举了“内部人控制”,说明管理层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管高度重视,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一步。

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在内部人控制方面,《意见》创新性地引入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行为进行约束;首次采用负库存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内部人控制

接受采访的观察人士认为,国有资产流失主要不是由外部人造成的,而是由内部人主导的,内部人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内部人控制”的理解,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益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代理人侵吞和侵占国有资产,比如一些国企负责人搞利益输送,给自己定高薪。

“所谓内部人,是指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比如董事长、总经理。从多年的反腐经验教训来看,一些责任人失去了监督,导致国有资产流失。”1月6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进告诉记者。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14年至少有70名国企高管被查处,这些落马高管的犯罪记录都涉及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专家周注意到,如果国有企业高管腐败100万元,那么平均将转移数亿元。这一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另外,不负责任的盲目投资,项目投产的日期就是亏损的时间;经营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让国有资产“风雨飘摇”;没有效益增长的目标考核,会造成严重的制度性损失。

李进告诉记者,在一些国有企业,人、事、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董事会无法监督。在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甚至利用“独立”这个品牌,无限扩大个人权力。这些都是国企改革中的问题。

这些“机构损失”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去年,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多次强调,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负责人不能只抓业务不抓党风,不能只抓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李进认为,反腐败和改革同等重要,改革要与反腐败紧密相连。

据上述接近SASAC的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实施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意见》可能会作为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顶层设计出台。肖益民认为,强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防止单一大股东独裁决策是最重要的约束和控制。

负面清单管理

记者采访了国资委相关部门,了解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意见》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各地出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因为混合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转让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改革强调市场监管,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个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而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做着制度上的约束。”萧一民说。

根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意见》引入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规定哪些行业引入哪些国企

社会资本的时候必须保证控股,并规定哪些行业属于限制级,不在清单之列均可进入。


记者获悉,至少七个领域的国有企业或业务板块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时,应禁止、缓行或谨慎操作,包括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自然垄断领域、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关系生态安全的自然资源领域、关系国家安全的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政策性业务强和承担特殊功能的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首先应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内的企业直接关系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底线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目前不要急于搞混改,条件成熟后,有的企业可以进行国有绝对控股的混改,但前提是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清单、具体政策和操作规则。”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说。


此外,凡是改革涉及企业改制、股权变动、产权交易、资产转让等重要环节的,都要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开展评估、进场交易,通过市场发现价格,防止国有资产被暗箱操作和低估贱卖。


李锦认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实现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公开化,充分发挥纪委、监事、职工大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防控国有资产流失的体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