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晓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返乡创业、就近就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主流。
新华社报道,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人才回流、技术回流、资本回流的“集体效应”,以及使人回流相关上下游产业等人员的“头雁效应”。
国家发改委披露,目前,全国341个试点地区返乡创业人数已达到近200万人,就业人数已超过700万人;在试点地区,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人,带动约3000万人就业。的推动下
这些成就都来自回国创业的助推。仅2020年,国家就出台了两项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
2020年1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就业更充分、更高质量。
这项政策的核心之一是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比如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要落实减税、场地安排等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并可参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给予支持。
无独有偶,国家政策红包不断支持返乡创业。
2020年6月1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退役军人司、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号《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 《意见》 的重点就是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到2025年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00万以上 .《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鼓励创业者进入农村,发掘农村创业者,打造具有“乡名”“地方名”地方特色的产品,保护传统手工艺品,发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从以上两份政策文件来看,我们认为未来至少有四类群体会成为返乡创业政策的“宠儿”。
1、农业经理人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成为农业新型组织的一大特色。
农业经营人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操作、技术支持、产品加工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娟表示,“农业管理者是高素质农民群体的领军人才,是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yle="font-size:15px;">就当前现状来看,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目前农业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导致农场高薪工资仍然招聘不到农业经理人才。甚至,年薪百万也觅不到合适的农业经理人。某报告指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以年增幅10%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左右。
2、农业带头人

实践表明,“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强于村民“被培训”。
专家认为,农民要想致富,需要产业的支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脱贫容易致富难,达标容易持续增收难。贫困户能力弱,参与产业发展更难。贫困村发展产业需要创业“带头人”的探索和引领。
对此,国家连续多年推出“农业部推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表彰优秀的农业带头人。
3、返乡投资的人

政策环境利好的情况下,返乡投资成投资新趋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近3年,川商返乡投资项目达1008个,投资金额394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
其中,返乡投资的群体基本上是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拥有资金实力、资源、甚至产业链。在政策助推之下,回到家乡投资建厂,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甚至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4、大学生及技术人员

现代农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才的缺失导致农业发展原地踏步,而且现代农业领域的人才文化程度远远比不上其他领域。
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要依靠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入乡创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据调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9~34岁,占78.3%。这其中,29岁以下的“90后”人数最多,占55%。
以上4类群体符合带头人、能人、有激情的人等条政策要求,随着政策推进,国家政策必将会逐步向这些群体倾斜。
另外,农业行业观察还发现:除了扶持的群体之外,我们还发现政策还将会向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乡村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新型产业倾斜。

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李剑认为,2020年返乡创业再次成为热门,除了政策利好之外,更主要是农民工城市压力增加。随着一大批有能力、有胆识、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也必将会引爆农业农村的创新潮,尤其是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投入与使用。
全网搜索【农业行业观察】一起探寻农业食品生鲜新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