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 《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 .》与之前相比,明显有放宽落户的要求。让我们在下面解释这个文档。
一是放宽毕业生应具备的条件,扩大范围:人
原则上毕业生本科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高校/外地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对于体育和文化艺术人才,降低了要求。对于比较紧缺的郊区老师和卫生系统岗位,降低了要求。创业的毕业生也可以申请办理引进。
应该特别注意北京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和外地需要双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的较低要求
然后最重要的突破point-实行计划单列项目:
市委、市政府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两区、
”建设重点落地项目,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这意味着只要是世界排名前200位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或者“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只要能在北京找个还不错的单位工作,就能落户。
那么世界排名前200位大学包括哪些国内大学呢?
北京人社局有明确的名单:
目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7所。

这个最大意义在于“实行计划单列”,也就是说不占用正常的指标,相当于单独开了一个口子。
每年积分落户的人数是6000名左右,大家都知道难度;而毕业生落户指标,在近年来每年控制在1万名以内的基础上不断大幅缩减,连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无法获得北京户口,北京落户的门槛在过去几年越来越高。
于北京相反,其他城市都在放松落户要求,包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上海现在985、211高校、留学生的毕业生落户基本没有障碍,而已经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只要单位还过得去,就能在1~2年之内落户(硕士1年、本科两年)。因此去年上海的落户人数猛增,甚至直接推动上海的房价迅速上涨。
相比而言,北京正在丢失人才,现在《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明显是在吸引人才留在北京,为优秀人才开口子落户。
但由于北京仍然追求控制人口规模,因此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全面放开落户。这次开的口子,更像是一次对人才流失的矫正。另外实行计划单列的引进落户数量会不会有上限,我们也不得而知。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是对北京落户的一次放宽,对留住人才是利好,直接利好七大高校的毕业生。悬念是,未来会不会继续扩大范围和降低要求?会不会对往届毕业生开口子?
对于北京楼市而言,如果增加落户人数,会带来新的购买力增量,会对房价有更强的支撑。但我预计新增落户人数不会增加很多,因此短期对楼市的影响并不大。
文章来源:《北京房地产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