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新华社《相亲失败?形象不好?你离成功只差一根毫毛!”“早上植发,下午上班”“植发一次,受益终身”……在地铁、公交、电梯里,醒目的植发广告不断占据公共空间。夸张的广告语言吸引了很多对自己的长相焦虑的年轻人,试图挽救自己的发际线。
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中国植发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7亿元跃升至192.2亿元。
大大小小的植发机构遍地开花,植发技术种类繁多,动辄收费一万元。还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号称“3天包教会”。从业者可以自己开店,月入百万。
手术费用是几万元
据了解,所谓植发手术就是将毛发较多的毛囊移植到秃顶或头发稀疏的地方,移植后存活的毛囊可以继续生长。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苗勇介绍,过去植发主要针对脱发或脱发患者。近年来,植发的范围越来越广,增加了发际线调整、鬓角种植、胡须种植、眉毛种植等新项目。超过一半的植发者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植发机构,发现植发价格参差不齐,一个毛囊单位的价格大多在10元至20元之间。如果一次植发数量达到3000个毛囊单位,就意味着要花费3-6万元。
虽然价格高,但植发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网友植发失败。
90后美女博主“怡怡”不满额头太高,花了3万多元在上海一家植发机构做发际线手术。手术后我后悔——移植了2500个卵泡单位。结果存活下来的不到一半,移植部位的毛发稀疏,但不如以前。
“医疗行业植发风险相对较小,需求大,利润大,市场拓展迅速。”苗勇说。
“快医生”“影子医生”埋下安全隐患
在巨大需求的刺激下,很多机构纷纷涌入植发市场。目前,民营连锁植发机构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植发部门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和民营医疗美容整形机构;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占比最小。此外,还有一些不合格的小诊所、美容院私自从事植发业务,充斥着乱象。
“欺骗”误导消费者。一些植发机构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植发前后的对比,以吸引消费者。但其实很多照片都是手术后不久拍的,很难解释真实效果。
包装技术提高收费。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民营植发机构将不同的植发方式包装成神秘而高端的技术,从而抬高了要价。
私人植发机构包装的“微针”技术给人的印象是比毛囊钻孔创伤小。但苗勇认为,所谓微针实际上是毛囊钻孔针和种植器械,针的大小要根据患者毛囊的直径和毛囊单位所含的发根数来判断,不能越细越好。此外,打着3D和nano旗号的植发技术也是一种营销噱头。
“撞车医生”和“影子医生”都有隐患。过度包装的植发技术看似引人入胜,但讽刺的是,网上大量植发培训广告宣称“只需3天就能学会”。记者联系了深圳麦发移植培训学院,一位自称是该学院老师的人告诉记者,只要他胆大、有耐心、视力好,就可以学习
“2021年整形行业最火的事情就是植发。植发的费用只有200元到500元,收入1万元到8万元,零风险。”工作人员说:“有美容院和网络名人主播来我们这里培训。大家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是为了赚钱。”
当记者问及资质、风险等敏感问题时,该工作人员不耐烦地说:“哪里有这么多风险?把钱还给他是一件大事。这是最糟糕的计划。”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植发机构声称毛囊成活率可达90%至95%,但不少消费者反映毛囊成活率达不到机构承诺的数量。然而,由于鉴定和证明的困难,他们只能吃“哑巴亏”。
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加强跨部门联动执法,严禁不合格机构和人员从事植发业务,对造成人身伤害的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对操作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完善监督机制。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