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我想创业,为何要创业

燕文公子

我抽空看了《燃点》,一部关于企业家的纪录片。

题材和类型决定了它注定是少数。在我的城市,只有一家电影院,每天只有两部电影。

来之前看了一下豆瓣,评论不到3000人,评分只有5.9分。

这并没有改变我看电影的决定。到达电影院时,乍一看是空的。

除了我,只有两个人,年龄和我差不多。我认为他们是和我差不多的企业家。

影片用了14个月的时间,跟踪记录了锤子科技罗永浩、ofo创始人戴伟、网络名人Papi酱等14位创始人的创业经历和心态。

我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任何“电影感”,无论是光线还是剧情,难怪会被打低分。

然而,创业之路的不可预测性在电影内外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罗永浩站在万人体育馆的舞台前,声称自己的手机“不如实力派漂亮”;戴伟开着小黄车带领核心团队去西藏,说自己有了新想法。

那一刻,他们充满了雄心和豪情。

但在电影上映前,锤子科技早已陷入财务困境,锤子手机名存实亡;Ofo超过1000万人要求存款,戴伟在老赖的名单上。

空荡荡的电影院,三个孤独的电影观众,一路无人发声。在这一秒,我感受到了和电影里的人一样的孤独。

创业这件事,不深入腹地,从来都难以感同身受。

我又一次忍不住想,为什么要创业。

1、若只为赚钱,创业绝非最好选择

罗永浩说,每个人选择创业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第一,我觉得我能做到,能赚钱;

第二,只想做,赚钱不赚钱都无所谓。

他的选择是后者,因为如果你从心底里不喜欢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也就无法真正赚钱。

我个人的经验是,赚钱是真的,但赚钱真的是本末倒置。

前年,我和我的伙伴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赚钱,我们以风为向导,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2017年,我们不仅精疲力尽,也没有积累任何有用的东西。大部分都白交了学费。

style="font-size:15px;">事实上,若只想赚钱,打工的风险明显低得多。只要遇对人,好好干,赚得也未见得比创业少。


尽管这个时代最风光的人,或许是成功的创业者,可当真正走上创业之路,丰满梦想与骨感现实间的巨大鸿沟,将立即在你眼前分毫毕现:


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挺高大上,交房租时就知道肉疼了;


对一群人吆喝的感觉挺带感,发工资时就知道代价了;


自以为可以任性妄为了,单是各种报税、保险及公司必须的繁琐流程,都够让人操碎心了……


如果只是好面子,觉得老板的头衔可以拿来四处吹嘘,一时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此,只怕是对面子二字有误解。


那些打落门牙活血吞,始终咬牙坚持着的创业者们,我首先能想到的理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他们真真正正,热爱自己开创的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孩子。


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2、屡败屡战,是执念还是不得已?


《燃点》记录的14名创业者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自带话题的罗永浩和戴威,也不是流量加身的Papi酱和马薇薇,而是最名不见经传的安传东。




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创业者,90后,其貌不扬,没有特别才艺,没有光环加身,没有意外惊喜。安传东的人设,无疑是14人里,最接近普通人的。


他创立“跨界美食家”,拉起三个人的小团队,帮助餐馆拍摄视频推广宣传,持续做了半年,仅完成不到20条视频拍摄,按照每条均价5000元算,销售收入不超过10万。


他带着这成绩,主打“共享餐饮”的旗号去参加路演,天使投资人经纬中国张颖直接质问:餐馆付费,你帮人拍视频,共享的点在哪里?你又如何撬动B端?商业逻辑根本不成立。


尽管住在破旧的单元楼,甚至会为几块钱的电费与女友争执,被拒后的安传东依旧乐观:大佬只是拒绝了我的项目,不代表我这个人不行。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这么轴,非得创业?


安传东老家的死党说出了答案:他现在农活不会,五谷不分,只能往前走,退不回来了。


创业,的确是条不归路。


舍弃既得,转换赛道,孤注一掷踏出舒适圈,这样才能轻装简行,发足奔跑,全力往前。


创业以来,我身边逐渐多了不少创业者朋友,他们身处不同领域,多数都遇到过不止一次绝境,但谈及放弃或退路,都无一例外地摇头:退?怎么退?没法退。


我非常理解这种感受,正如罗永浩在《燃点》里,提及企业家为什么会自杀。


一开始,他以为是“由奢入俭难”,心理落差所致。


后来他发现,根本不是。


你的公司规模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几十人,再到五百人,这过程中,这五百个人可能已经成家,背后是五百个家庭。如果有一天公司濒临倒闭,该怎么鼓起勇气对这五百个家庭说,对不起,我不能带你们玩了。


坚持创业的人,或多或少,一定有着某种使命感,他们希望对自己有交代,对一起前行的同伴,亦有交代。


这种使命感,让他们一旦开始,就没法再退。




3、自主掌控的感觉,会上瘾


我从华为辞职创业后,很长时间里,收入跟先前根本没法比。更糟心的是,远不止如此。


论工作强度,尽管我在华为期间曾多次诟病其加班文化,自己创业后才发现,那算个屁。


因为资金有限,多数事情都要自己一肩扛,还能跟谁去扯所谓的工作界面、职责划分?


因为朝不保夕,每天都要琢磨怎样拓展业务获得新客户,才能让公司能活下来,哪还有什么上班下班之分?


因为身份变换,一边要自己努力适应,一边要明确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工作绩效呈现……


曾经以为的自由洒脱、挥斥方遒、威风八面……对不起,真的想多了。


但我为什么仍在坚持?


除了真的热爱、除了所谓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我上瘾了。


我自己选择客户、自己决定熬不熬夜、自己拍板一切关键决策。


哪怕是错的,我认栽,我为自己买单。


当你开始习惯自己做主,就再也不会习惯什么人对你颐指气使。


我从未预期自己可以通过创业扬名立万、腰缠万贯,也并不因此作为成功唯一的标尺。


我只是认定,自主掌控的感觉,千金不换。


以此,致敬勇敢的创业者们,也致敬此刻,仍在坚持的自己。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写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