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病”的脑出血、脑梗塞,目前越来越年轻化,却没有引起年轻人足够的重视。“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凶猛、危险、紧急。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贫困,工作压力增大,脑出血人群趋于年轻化。”因此,提醒我们的朋友,工作重要,健康更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最大的责任。
中青年患者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脑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发病突然。如果出血量大或位于关键位置,死亡率很高。即使一个病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也会经常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生活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很多中青年人不注意头晕头痛。他们觉得是小问题,休息一下就好。虽然这种想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脑出血最早的表现可能只是头晕头痛,应该引起重视。"肢体麻木也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症状."随着电脑的普及,年轻人颈椎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很多人认为四肢麻木无力只是颈椎病的表现,往往不以为然。众所周知,这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此外,许多胃肠道症状可能不是消化道本身的疾病,而是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特别是严重呕吐时,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脑出血和脑梗死存在差异
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不同,需要早期诊断。在不具备CT或核磁共振检查条件的情况下,可确定如下:
首先,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多在情绪激动或劳累的情况下发展,而脑梗死往往在安静休息时发展。
其次,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往往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无预兆。但脑梗死进展缓慢,往往1-2天后病情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第三,脑出血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颅内压增高、血压高、意识严重障碍的症状。脑梗死发生时血压比较正常,没有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第四,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高且带血,而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压力不高且清澈无色。
第五,脑出血患者常见中枢性呼吸障碍。瞳孔往往不对称,或者两个瞳孔都缩小,眼球歪斜,向同一个方向浮动。脑梗死患者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很少歪斜和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与脑梗死相似,难以区分。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也类似脑出血,临床上难以鉴别。尽量尽快做CT扫描。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影,而脑梗死为低密度影,两者差异较大。
当你发现自己有脑出血的症状时,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检查治疗,否则留下后遗症后会有无穷的烦恼。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和硬化有关。血管病变和高脂血症,
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预防脑出血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脑出血的措施
有可能发生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如果做好预防措施,是完全可以远离发病危险的。
定期检查: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监控血压及血液粘稠度,以便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诸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必须控制好血压,并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保持血管的弹性。

稳定情绪:保持乐观情绪和精神愉快,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遇到重大事件应注意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防止血压突增。
戒除烟酒: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应戒除烟酒。
注意饮食:日常膳食要保持清淡,注意低脂、低盐、低糖,盐分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搭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预防便秘:若大便板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一定要预防便秘,将此类危险减至最低。
防寒避暑:避免因低温和高温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剧增而发生意外。尤其冬天是疾病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劳逸结合:建立合理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制度,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身体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可参加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要过于劳累。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可诱发脑出血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要过于劳累。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可诱发脑出血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