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不起眼的商机 林芝创业梦想小镇

中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在这里,人们仍然生存困难,更不用说其他动物了。

在有一个人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来自河南郑州的卢冬生。他在利用高原独特气候,发展,2018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带领村民一起寻找甜蜜财富。

讲述“三农致富”“挖草根致富”的故事。本期“三农致富专家”将为大家讲述高原养蜂人卢冬生带领村民致富,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故事。

为了家庭,毅然辞掉铁饭碗,卖摩托,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卢冬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成了高原养蜜蜂,每公斤蜂蜜能卖到几百元.人

高中教师, 1996

女儿出生,初为人父的卢东升内心异常高兴,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1998年,路东升路过以他当时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十分困难,就连女儿的奶粉都要再三挑选,他感到心疼又无奈,后,决定离开家乡,出去探险。他去了再三考虑.他想找一份新工作,这样他的家人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经常旅行,看到摩托车销售很受欢迎,所以他去了毅然辞掉了铁饭碗.

他只在开始卖摩托车,很多老牌商店都比不上他。

有人奇怪,以前没做过生意的卢冬生,为什么第一次卖摩托车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原来,当地市场上卖的摩托车都是老品牌,但路东升并不像同行一样卖老品牌,而是仅一年时间,他的摩托车销售额就达到了三百多万元

除了价格和外观,新产品最重要的是质量。卢冬生对产品的性能有全面的了解。

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他分析了客户的需求,发现这款摩托车的工薪阶层客户比较多。这种另辟蹊径,销售一款外观漂亮,价格实惠,全新上市的新品牌摩托车。

卢冬生顾客最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很怕售后维修花销过多。

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了一个摩托车维修网点,凡是购买他店里的摩托车,都可以免费到他的店里维修。

发财之后,卢冬生终于不需要为女儿的奶粉钱发愁了,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了。

旅游发现新商机,开启高原养蜂创业

2010年,卢冬生第一次拍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人到他的店里购买摩托车,很快生意便越做越大。,紧张的去西藏旅游让他无法忍受。虽然他还没有翻过雪山,但强烈的不适感让他心里高原反应,他想回头。

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c2c9dd5fe454f3bae691602781145f0" />

这时,朋友打来电话,想让他帮忙带一点西藏特产的蜂蜜回去。卢东升多方打听寻找,终于在林芝市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口,找到了卖蜂蜜的。


不问不知道,原本十几块一斤的蜂蜜,在这里居然卖到了一百多一斤


卢东升的好奇心上来了,为什么看似普通的蜂蜜能卖到这么贵的价格呢?


经过一番打听,原来这里的蜂蜜和中原地区大不一样,这里的蜜源植物是藏药植物,所以蜜蜂采的蜜口感也不一样,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道。因为含水量少,葡萄糖果糖含量高,常温下更容易结晶,品质相比其他蜂蜜更好。


卢东升发现西藏的蜂蜜相比其他蜂蜜,差异化非常明显,品质也更好。由于西藏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很少有人养蜂,外地人也不敢来这里创业,导致西藏蜂蜜产量少,品质独特。他决定发展西藏的蜂蜜产业。


2010年,他带着一百多万积蓄,来到西藏,准备开始他的二次创业。


他在拉萨租下了一间厂房用来加工蜂蜜。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前后跑了一个多月,仅仅收上来几公斤蜂蜜,工厂根本无法正常开工。


此时他才意识到,靠收零散蜂农的蜜根本无法保证产量和质量。于是他决定,自己组建养蜂基地。


可是自己只会销售,不会养蜂,要怎么组建养蜂队呢?


卢东升四处寻找为数不多的养蜂户,企图把他们组织起来为自己提供稳定的蜜源,但都无果。


折腾了大半年,依然没有发展起来稳定的蜜源,眼看着加工厂闲置在那,卢东升焦虑万分。


一次机缘巧合,他认识了高原上的养蜂人石景波,石景波跟卢东升一样,也是外来人,四年前因为看好西藏的地理优势来此养蜂,凭借高超的养蜂技术,石景波的养蜂队伍小有规模,但是销售渠道却是短板。


卢东升听说之后,一个想法油然而生,石景波有养蜂技术也有基地,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吗?于是他说服石景波,利润按股份分成,风险共担,与他一起合作。


有了专业的养蜂队,蜜源解决了。但是问题随之又来了,以往收蜜时间都在七天左右,为了保证品质,卢东升把蜂蜜收割期延长到十天以上,这样就能收获成熟的高品质蜂蜜。


由于拉长了收蜜时间,加之气候原因,高原花期短,导致卢东升的蜂蜜产量大大下降。虽然质量达到了要求,但是产量太低也不行,这可把卢东升愁坏了。


他每天住在蜂巢边,和蜂农一起研究如何能提高蜂蜜产量,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想到了好办法。


养蜂人都知道一箱蜜蜂绝对不允许两只蜂王存在,而卢东升却在蜂巢里多放了一只蜂王,用网兜保护起来,让两只蜂王共享蜂群,这样他们就会发展各自的势力,利用这种办法将一箱蜂发展成两箱蜂。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两群蜂打架产生损失,他又用纱布盖住蜂箱一边,确保每次采蜜两边的蜂王都不会碰面。


就这样,两窝蜂并成了一窝蜂,两只蜂王同时产卵,采蜜的工蜂数量也就会越来越多,蜂蜜的产量也提高到之前的两倍,一个蜂箱一年能产蜜60-80公斤。


2012年,卢东升的蜂蜜产量达到50吨,主要品种是百花蜜,黄连蜜。刚上市的时候,卢东升担心价格太高会吓到消费者,于是把利润压缩到百分之二十。


可是,销量却寥寥无几,每个月才卖出去两三瓶。这让他傻了眼,怎么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望着仓库里五十多吨蜂蜜,卢东升内心却苦不堪言。他的积蓄全部用来投资养蜂和蜂蜜加工,还借了将近一百万的外债


他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完全处于崩溃状态。但是想到远在千里外的家人,他又不得不继续振作起来,作为顶梁柱,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他日夜冥思苦想,寻找解决办法。卢东升觉得,蜂蜜卖不出去,一定是自己的销售思路出了问题。


就像之前卖摩托,他知道什么群体能接受他的摩托车,但是对于蜂蜜,他却没有思考过。


几经周折,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蜂蜜定位错了,既然要走高端产品路线,就不能只在当地超市售卖,一定要卖到大城市去。


于是他积极寻找出路,与做高原名贵土特产的企业开展合作,由于蜂蜜品质好,第一次就签下了价值三十万的订单,这让卢东升备受鼓舞。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西藏旅游城市的优势,向游客推销自己的蜂蜜,并且改进包装,特别定制了便于携带的盒装蜂蜜,条形小包装方便游客随时品尝。


这一产品给他带来了将近六百万的销售额。与此同时,他还在旅游干道给自己的蜂蜜打广告。


2018年,卢东升的蜂蜜总销售额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养蜂基地解决了30多人就业 带动50多户农民一起养蜂致富。


因为一趟旅行,误打误撞发现商机,放弃城里的事业,只身前往西藏二次创业。


卢东升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但也是必然。能忍受强烈的高原反应,能在逆境中重获新生,这一切都源自他不屈的顽强精神,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地生活,一个男人,扛起了生活的希望。


他热爱这片土地,所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根下来,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


已经在西藏待了将近20余个年头的卢东升,还会继续在这里发光发热,带动更多人收获甜蜜的财富。


你怎样看待卢东升带领村民在高原养蜂,凭借最甜蜜的事业发家致富呢?让我们一起在评论区讨论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关注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END—


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