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于创业者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但当被问及“2020年的关键词是什么?”我们得到的答案不是“困难”,而是“内功修炼”、“危中有机”、“进化”、“责任”。
企业家在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中,将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闪耀在他们身上的是热情、坚韧、使命感和希望。
以下是三位北京企业家的故事,他们来自“Maker Beijing”大赛,是各自领域第一梯队的代表。他们会感叹压力大睡不着,回忆疫情留下长长的叹息;但是,谈到赛道的未来,我会用“绝对,肯定,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句话来表达我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坚持让我们相信,风雨过后,明天还是一样。
「凌宇智控」CEO张道宁,创业5年
不裁员不降薪,公司业务按照预期发展向前走,是我们为社会做的最大贡献
我公司从事虚拟现实,是2019年世界虚拟现实产业大会50强企业之一。公司原本计划2020年上半年有一个业绩爆发,现在目标转变成平稳活下来。
在疫情之前,我们每个月都会生产成千上万台虚拟现实设备。一季度因疫情无法复工,生产直接归零。我们接到订单,但无法发货。线下销售也被搁置。好在疫情前我们多准备了一点货,线上渠道也顶住了销售压力没有造成致命影响。
我们2020年的计划是不扩张,不乱花钱,把现金流管理好。小公司可能没办法给社会捐款,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裁员不降薪,公司业务按照预期发展向前走,就是作为我们这个体量的公司为社会做的最大的贡献了。
所以我给创业者的建议是管理现金流。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很多CEO也不会花时间和高管讨论公司的财务模式:未来6个月会花多少钱,赚多少钱,我们会在账户上存多少钱。现金流是生命线,一定要把现金流提到第一优先级,再去想人和事。
这是我的经验和教训。2019年公司差点破产,因为我们提前几个月整理了财务模型,稳定了现金流,然后业务好转。融资成功后,我们成功渡过了难关。这让我害怕。如果不稳定现金流,或者仅仅一两个月后融资成功,可能在疫情到来之前就完蛋了。
这条赛道在VR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技术,用技术给人创造一种临场感,让人体会自己可能一生无法体会的事情。,的未来毋庸置疑,人机交互从低带宽到高带宽,从低沉浸到高沉浸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在这条赛道上看到了几个潜在的爆点:华为做了短焦距光学VR眼镜,可以做得像墨镜一样小;我公司在交互方面有了突破,把过去一万元的设备变成了千元;运营商解决了5G。VR一定要有存在感,存在感一定要现实。现实主义必须有很高的计算能力。5G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
VR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相信这个赛道。现在这个市场太小了,未来至少会大100倍。我们希望我们会参与其中。
「东方百泰」总经理白义,创业12年
压力不是疫情来了才有,压力和创业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R&D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北京首批“抗体工程北京工程实验室”。
2020年对我们来说不是轻松的一年。有些项目已经到了临床阶段,临床环节都是有联系的,所以时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疫情发生后,我们的临床试验也被迫停止,因为医院的一些门诊不再接收新病人,一些医生去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求援。
临床试验有严格的标准,所以很难招到病人。临床主任需要制定严格的入院标准,需要给患者持续用药,每周观察两三次。为了摆脱时间,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费用。疫情让实验暂停之后,进行中的病例实验室数据就不能用了,意味着我们前期付出的心血、时间、金钱都打了水漂了,都要从头来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还有人员流失。有些同事因为住在外地等原因选择离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公司,人才是我们的核心力量,人员的流失比资金的流失更可怕。
style="font-size:15px;">尤其北京疫情还反复了一次,对我们的打击比第一次更严重,因为会造成一种恐惧,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还会反复、反复多少次、会在哪里爆发。这些情绪只能自己消化,每次回到家都睡不着觉,但我不能表现得很颓废或者很失落,所以坚持每天去公司,坚持开例会、开总结会,尽量把大家凝聚到一块。
我们是北京市最早复工的一批企业,临床试验暂停了,我们就把之前的资料、数据一遍遍梳理,把可能会发生问题和错误的地方进行调整修改。疫情总是会过去的,现在是养精蓄锐,当疫情过去要如狼似虎地冲到外面去,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哪怕没办法弥补也要有这个状态。
8月之后公司重新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人员基本上都出去了,有的为了方便推进临床试验直接住在外地医院附近。我还蛮感动的,在很困难的时期大家还是努力把能做到的部分做好。
其实压力也不是疫情来了才有,压力和创业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比如说研发的进展、项目的申报、临床的压力、资金的压力、人才流失的压力、和各个部门沟通的压力。开始从事这个事业之后压力就压力是无处不在的。
我相信好的企业,好的企业家,或者说比较有成就的产品和企业,都是熬出来的。只要挺过这个压力,挺过暴风骤雨,一定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珞石科技」董事合伙人宋斌,创业6年
要保持理性和韧性,因为我们做的是“为中国技术而战”的事
我们是做工业机器人研发的公司,2020年对我们来说是危中有机。
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增长有所放缓。但是疫情导致工人无法复工,也让人们看到工业去人化的契机,对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工业机器人行业传统市场包括3C业和汽车制造业,我们走的是自己特色的发展路线,开辟五金刀具市场和缝制市场的机器人使用。整个2020年非常大的支撑点在这两个市场上,疫情让大家都回家做厨师了,所以五金刀具行业很多订单率暴增。
关注五金刀具市场不光是考虑业绩,也是因为珞石希望“以机器人的技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在给张小泉做刀具开刃机器人时,珞石的一名工程师去当地调研,偶遇一位过去是开刃师傅的中年出租车司机。司机说,磨刀一个月最高能拿到1万元,开出租车一个月只能赚6000元左右。但磨刀只能干四五年,身体受不了。磨刀过程中会产生铁粉,即使戴着口罩,也会吸入肺部造成严重的职业病。
有些工作本就不适合人做,我们希望用机器人把工人从脏乱差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案例会让我们很感慨,但大部分时刻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和韧性,因为我们做的是“为中国技术而战”的事。
工业机器人体系是国外发明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库卡(KUKA)、安川电机(Yaskawa)、ABB、发那科(FANUC)研发中心都在国外。但中国拥有无限场景的市场,谁更接近现有的生产制造场景,谁能够根据传统的制造业做更多赋能和改革,就能产生更多的机会。
我们更接近中国的市场,而且能够快速根据市场做定制化的改革,对于国产机器人厂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创业者,挺住
我们采访了「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刘洋和多位创业者,他们想对其他创业者说的共同的话是“挺住”。当创业者背负起前所未有的艰难,“挺住”,是他们对战友的鼓励,也是给自己打气。我们摘录了他们想对创业者说的话: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刘洋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承担着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科技创新的重任。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中小企业注册数有203万家,活跃企业的数量就有70多万家。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创业者的韧性。
年初我们举办的“创客北京2020”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疫情防控专题赛,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科技抗疫赛。420个企业踊跃参赛,在诊断检测、无人消杀、风险预警、防护装备等领域,涌现出「泛生子」、「百世诺」等为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提供支撑保障的一批科技抗疫企业。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会做好创业公司的“娘家人”,通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打通产业链、帮助企业抗疫等方式,给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星际荣耀」执行总裁蔡晶琦
作为一个创业者,压力就从我决定踏入到商业航天领域时就一直存在。创业的过程中顺风顺水是小概率事件,创业的过程中就像爬山一样很艰难,但是到了山顶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坚持,要努力。
「沃丰科技」COO程俊来
不要轻易创业,创业以后就不要轻易放弃。创业很容易,但是活下来并且活的好很难。创业者要去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做好认真细致的调研、分析和评估,确保项目可行性很高,再去做。一旦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永远记住要不停思考。
「凌宇智控」CEO张道宁
一定要管好现金流,疫情是一次大洗牌,总有管不好现金流的,管好的就是分子,管不好就是分母。如果你没被洗掉,你会发现少了很多竞争对手。
「珞石科技」董事合伙人宋斌
创业走来,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有理想,必会发光;一切苦难,俱化虚妄,困难之后,享受芬芳。
「东方百泰」总经理白义
相信否极泰来,虽然有压力和困难,但也会有有益的一方面。只要大家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是对人民和世界有利的事情,一定是会看到好的结果。
明天依旧,依旧会有压力和困境,依旧会有希望和荣光。
对创业者来说,2020后半程,依旧需要在所选之路上,不逃避、不放弃,倾尽热爱,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