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新闻(李文华报道)10月16日下午3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主题为“脱贫攻坚”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委常委、府谷县委书记杜,麟游县委书记孙景虎分别介绍了府谷县、麟游县脱贫攻坚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麟游县扶贫办主任李也出席了会议。新闻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主持。
麟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贫困地区扶贫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4月,全县脱贫攻坚目标核查和数据清理工作共认定贫困人口17676人5713户,其中2016年退出贫困人口5326人1455户,仍有12350人4258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6.9%。
组建三重类型互助组226个
推行“支部合作社互助小组贫困户”模式,以党建促脱贫,为农民增收创造新途径。动员工作由党员致富户和产业大户的领导牵头,组织产业类型相同、住所相近的贫困户,每十户建立一个产业互助小组,通过信息共享、劳动互助、技术互学、销售互带,实现小组发展。截至目前,共成立种养劳务互助小组226个,覆盖4195户13499名农村贫困人口。
为68户非贫困户发放贷款338万元
从今年起,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资金标准由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县财政安排300万元设立金融扶贫信用风险保障基金,策动银行贷款3000万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5万元以下全额贴息贷款,3年内免担保免抵押,累计为965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490万元。为解决非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该县为非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产业担保贷款,政府贴息一半。今年对68户非贫困户发放贷款338万元,鼓励产业大户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鼓励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富裕产业。
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51户2792人
“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搬迁8834户31902人,其中扶贫搬迁2432户8329人,避灾搬迁1332户5195人,生态搬迁19户68人,重大工程、乡镇综合改革、城镇化搬迁5051户18310人。2016年,1581户5537人易地扶贫搬迁,建成集中安置社区13个;2017年,有2792人的851户家庭被重新安置,以帮助穷人。目前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在建2502人765户,竣工167人58户,搬迁123人28户。
通过“红黑榜”进行正反教育引导
党员扶贫示范户和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和扶贫成效。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将44户示范户、17个优秀“十户合一”产业互助小组、27名优秀互助小组组长列入各村“红榜”进行表彰奖励。《黑榜》着重揭露思想变化不大、脱贫成效不明显的个人,鞭策鼓励他们落后,让他们脸红后再勇敢。据不完全统计,在“红黑榜”正反两方面教育的引导下,全县614名贫困人口由落后变先进,新增生猪1620头,中蜂2180箱,o
style="font-size:15px;"> 确定每月7日、17日、27日为全县扶贫帮扶日加强驻村工作队力量,将省级7个“两联一包”帮扶单位,市级10个定点帮扶单位,2个脱贫攻坚合力团,与该县县镇机关干部整合,共组建驻村工作队82个,88名部门副职担任专职副队长,确定队员112人,“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全面落实“5321”帮扶工作机制,对2016年脱贫的贫困户由原结对帮扶人继续帮扶联系,巩固脱贫成效;对未脱贫且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由1876名县镇机关和村组干部包抓帮扶,实现了干部帮扶全覆盖。调整补充80名市、县、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到村任第一书记,整合驻村“四支”帮扶力量,明确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牵头抓总,负责统筹调配驻村帮扶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定每月7日、17日、27日为全县扶贫帮扶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村入户集中开展帮扶。
贫困患者住院一律免收押金
筹资106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办理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落实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县级医疗机构自付合规医疗费用控制在5%以内,县域内医疗机构新农合全额报销贫困人口门诊诊疗费、贫困患者住院一律免收押金,全面实施先诊断、后付费等各项规定。在转移就业脱贫上,调整农村贫困劳动力从事公益性岗位318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654人,实现劳务收入1.9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1590人,实现劳务收入557万元。全县落实招聘公益专岗计划104人。聘用508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1—8月份兑现生态护林员工资121.92万元;兑现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175.87万元,涉及贫困人口296户1226人;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16.86万元,涉及贫困人口1939户5956人;支持1646户贫困户发展核桃经济林11573亩。全县29所中小学、幼儿园944名教师结对帮扶1839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各类贫困学生资助683.7万元。为贫困大学生新生落实各类资助103万元268人次,为122名困难家庭学生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80万元。成立了麟游县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组建了25人的专家服务团队,定期开展技术服务,举办畜牧养殖、核桃栽培、中蜂养殖等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产业大户和贫困户1395人次,现场指导开展技术服务240人次。全面做好特殊贫困人口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金、孤儿生活补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五保”分散供养费、临时救助金、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1570万元。修订完善《意外事故救助办法》,县财政安排89.3万元,继续为全县城乡居民办理一元民生保险和意外事故“一揽子”保险,将保额提高到每人6万元,今年以来,对意外伤害等事故共赔付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