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22日宜昌讯(特派记者柯立)到处都是梯田茶园,周围是白色墙壁和瓷砖的小屋。从村头到村尾,五星红旗到处飘扬。山脚下是奔腾的长江,离雄伟的三峡大坝不远.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近日随“大江大河大江之旅”考察团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徐家冲村。它位于三峡大坝左岸,距潭子岭景区仅1公里,被誉为“坝首第一村”。
(图为徐家冲村三峡坝头第一个移民村。特约记者范伟社)
27年前,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太平溪镇原秦家坨村和西湾村合并,1000多名村民搬迁到大坝左岸的山坡上,建设了——个徐家冲村的新家。
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像导游一样,拿着手提扩音器斜着走,带着记者小心翼翼地走了全村。他对村里的亮点和环保细节赞不绝口,经常用一些顺口溜。看到路边散落着一些一次性纸杯,他赶紧捡起来,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
(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介绍徐家冲村三峡移民的故事。特约记者李柯摄)
“我们村在坝头,承载着‘一江清水出三峡’的使命。为了不污染母亲河,大家想了很多妙招。”朱崇军带记者参观了村里的垃圾分类设施,其中红色有害垃圾收集箱要求分类投放过期药品、电子垃圾、回环管、灯泡、化妆品、农药等。
(图为村内有害垃圾收集箱。特约记者范伟社)
“包装泡沫风吹得到处都是,漂到长江就很难清理了。我们在村服务中心旁边设立了一个回收点。可以用泡沫塑料兑换积分。如果积分够,可以换肥皂、洗衣粉等。相应的小礼物……”
太平溪污水处理厂位于徐家冲村。站在村里的观景台上,俯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感觉它的体积不小。据介绍,该厂总投资2802万元,设计日污水处理量可达1.1万吨。该项目于2005年竣工,2017年又投资570万元实施二级处理项目。污水排放标准由一级乙等标准升级为一级甲等标准。
(图为位于徐家冲村的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特约记者范伟社)
朱崇军说:2019年4月,为落实“共同保护长江”的要求,长江三峡集团承担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工作及相关费用。去年,它处理了大约69万吨污水。“太平溪镇产生的污水必须在这里净化达到A类标准后才能排入长江。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永远不会被允许污染我们的母亲河。”
然而,他最引以为豪的是村里的洗衣池。“2018年,总书记来到我们村,站在洗衣池旁迎接村民,拿着洗好的衣服,打着打着。”
洗衣池包括18个洗衣空间和2公里外的50立方米蓄水池,通过管道将山泉水引向洗衣池。“峡江居民有沿江洗衣服的传统。洗衣池的水是免费的,也为村民提供了交流的场所。污水经冲洗后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减少了周边环境。污染。”
(图为村民用山泉水在洗涤池洗衣服,坚持使用无磷洗衣粉。特约记者范伟社)
自七年前建成以来,洗衣池为全村节约了25万水
吨,也为村民至少省下了40万元的水费,小小的洗衣池背后,是长江大保护的理念在这个三峡移民新村的落地生根。走在许家冲宽敞整洁的街道上,绿树成荫,村头的移民公园里冬日仍然花木繁茂、郁郁葱葱,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5%;村里家家都有三四层的小洋楼,白墙灰瓦统一风格,有些墙上点缀着彩绘图案……
看着眼前这一切,很难想象26年前他们刚搬来时的情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大家都挤在窝棚里,连个厕所都没有”。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民俗经营很红火,茶叶、手工绣品、民宿旅游、电商体验等多业并举、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经常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一批又一批村民成为车工、焊工、钳工和厨师……

(图为村民们的特色手工艺品通过电商品牌非常畅销。特派记者柯立 摄)

(图为三峡移民谢蓉打造的艾草主题特色民宿。特派记者柯立 摄)
站在村头的移民公园入口处,记者看到四根立柱上刻着八个大字“奉献、自强、感恩、阳光”。朱崇军说:秉承这八字移民精神,许家冲人的创造力,在移民后的新时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移民第一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村、绿色宜居示范村。
【编辑:朱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