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种麦子,麦子的创业点滴

编者按

“我会在年轻的时候唱给你听……”五月是工人和年轻人的节日。为了通过风浪讲述年轻人奋斗的故事,共青团河南省委、大河网、河南文明网联合推出“我唱我给你听”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80后、90后、00后新时代的青春歌曲,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大河网记者刘洋

连日来,来自信阳息县的“新农民”王锦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在研究考察福州、宁德农村的工业种植和乡村旅游,计划把一些好项目带回家乡。

王金河身兼多职:共青团息县委员会兼职副书记、河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农村班学生、河南省西边峡药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息县西班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然而,他最喜欢的头衔是“从息县回来的企业家”。

谈到在家乡创业,王金河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故事。

“2000年左右,是南下打工的热潮,我父母也选择了南下打工。一个暑假,父母带我去了他们工作的地方。我住的地方是一座破旧的瓦房。条件特别简单。当时我就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南方挣钱,就不能自己在家干吗?”王金河说,从那以后,一个想法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那就是让父母回老家,在农村幸福地生活,不用在外奔波劳碌。

高中毕业后,王金河选择了报考信阳农林学院。“大学期间,我们经常要在有太阳的训练基地干农活。每次都是汗流浃背,满身是土和泥。许多学生不愿意去。我觉得培训基地是一块‘风水宝地’。”王金河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在那里工作,学习果树种植,学习农业设施,在实践中不懂就问问题,进步很快。

2015年,王金河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放弃了老师推荐的年薪25万元的工作,决定回国创业。“我热爱土地和农业。我想回到我的家乡,耕种和保护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也想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带领村民在农业上挣钱,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不再有留守儿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王金河说。

那一年,王金河在父亲的支持下,在息县创办了西坂坡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亩,社员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桃树、土豆、辣椒等。将果树种植与林下养殖的生态循环相结合,走生态种植、休闲观光之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王金河还向记者透露,合作社的名字有很多出处。“来源于当地一句俗语:‘用钱买西咸坡,半米半馍难。’我们县地理位置优越。它不仅能种水稻,还能种小麦,这在中国很少见。于是,我就想着把息县的名气打出来了,从中取“Xi半坡”二字,注册这个品牌。"

“现在,我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社员、8000多亩托管地、300多亩果树、3000亩中草药、4500亩水稻、200亩水产养殖的全县示范农业合作社。我也是带着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王金河微笑着与记者分享。

王金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0后“新农民”,他认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要用新技术、新理念,做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器,赶上互联网新时代的快车,带着村民和农产品朝着新生活的方向努力奔跑。”王金河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