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超市创业计划书范文,小饭馆创业计划书

来源:人民日报

制图:沈依灵

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今年10月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稳步恢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潜力巨大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由降转增

新增加的物品中,哪些最能提升幸福感?

“建一个淋浴房,安装一个智能热水器,花了5500多元,真的很值!”来自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镇跃进村的村民胡敏说:“以前冬天去大澡堂方便多了。”

“客厅有柜式空调,卧室有悬挂式空调。在过去的几天里,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开空调,暖风吹,冬天无罪。”算上这几年加的大块,胡敏开了嗓,电视从“大爆炸”变成了大屏幕,洗衣机升级为全自动,一家人还买了电动车和面包车.

消费升级也发生在四川省单玲县张敞镇廖店村。“通过计算这些年电费的变化,我们知道村民的消费水平有所上升。过去每户每年用电几十千瓦时,现在每户每月用电几十千瓦时。村党支部书记姜广辉说,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为“标配”,村里有几十辆汽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30元,上半年下降1.6%,增长0.8%。名义增速年内首次由降转增,农村消费市场充满动能。

为什么农村消费热情高涨?

口袋越来越大,农民敢花。“这些年收入高了,买东西也吃饱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胡敏在村里的一家卫生纸厂工作,妻子在附近承接房屋建筑工程。全家一年能挣十几万。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民潜在消费需求逐步被唤醒,农村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为我国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一方面,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城乡消费更加均衡,可以促进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扩大;另一方面,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可以挖掘新的增长点。

优惠政策产生,农民愿意消费。汽车、家电、餐饮等大规模消费和重点消费是消费市场的支柱,也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点。

多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动新一轮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骆俊杰表示,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优势。为推动适合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7月份多部门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据初步统计,近4个月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已超过18万辆。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码,一系列有利条件持续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亮点足

1月至10月,农村昂立

"font-size:15px;">一根网线改变了廖店村。今年6月,在县里支持下,多家快递公司把快递点延伸到村。“快递点就设在村委会大院,村民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每天村里能有50多件快递。”蒋光慧说。


优质消费品下乡,土特产品出山。村里发展3500多亩山茶、3000多亩脆红李。不少村民搞起电商,“网红”农产品、乡村直播员涌现。“农产品销路不用愁,一亩茶叶收入达5000元,脆红李亩均收入更是过万元。预计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能达1.8万元。”蒋光慧说。


电商进村,是农村消费一大亮点。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电商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下沉市场消费崛起,提升农村消费便利化。”李国祥说。


农村电商从“一时火”到“时时火”,还有短板需要补齐。“冷链物流、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欠账多;农村点多面散,物流成本高,市场主体布局农村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洪涛介绍。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累计支持1338个县,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乡村电商站点14万个。


此外,农村消费市场面临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农民消费理念从‘不讲究’向‘不将就’转变,更加追求产品品质。但同时,农村地区的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商店等布局少,农民买不到想买的。”李国祥建议,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建设,构建大型市场、流动集市和便利商超相互配合的网络。各类市场也应积极研发生产更多贴近农民的产品, 让农民能买到品类多、品质好、品牌优的商品。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发挥以城带乡作用,加快形成城乡消费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监管


为农民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


让农村消费持续强劲,要有完善的“硬设施”,更要打造有序健康的“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近日,在徐州睢宁县,一场整治农村市场“三无”“山寨”产品行动开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60余户,立案7起,查扣涉嫌问题食品55件(箱)。当地还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窗口,鼓励村民提供相关线索。


“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势在必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农村消费市场有其特殊性,市场主体点多面广,其中一些是流动商贩;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难以触及各个角落。这些都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刘俊海介绍,从商品种类上看,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服装鞋帽等“三无”“山寨”产品是监管重点。从时间上,农村庙会、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是侵权高发期。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措施,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不能让农村成为监管死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部门联合部署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关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商、小餐馆、校园周边小超市小商店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关注传统节令食品集中上市、群众集中消费、食品消费量大的重要时间节点,重拳出击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维护农村市场秩序,离不开农民消费维权意识的提升。”李国祥说。农民对商品品牌和品质的鉴别能力需要提升。


李国祥建议,一方面可在集贸市场,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宣讲;另一方面,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开设流动维权窗口等,强化监管力量,降低维权成本。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