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霞
封面新闻记者丁伟王祥龙王攀
在一个县,每年有近50万农民工前往大江南北。春节临近,近50万人关心家乡。
1月19日,晨雾还没有散去。中江县委副书记、中国供销世界绿谷生活体验中心县长李霞专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录制了一段“新年快乐”的视频,向远在他乡的乡亲们通报过去一年的成就,并送上新年祝福。
李霞带给乡亲们的乡音,路网织得更密,营商环境更优,家乡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在国家、省、市战略的多重叠加下,以及中江打造三个500亿元产业集群的行动下,中江也有机遇;更何况这位75后女县长思考的是“面子与城市”:如何让返乡的“农民工”安居乐业?
摆现象/
发展势头好了 打工人逐年回流
封面新闻:中江是劳务输出大县。截止目前,中江全县还有多少人在外务工?
作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李霞:在中江有近50万农民工。然而,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江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每年都有数千人回归中江。虽然这个速度与庞大的总数相比并不算太快,但趋势是明显的。
封面新闻:这个趋势说明了什么?
李霞:表明,我们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势头。
封面新闻:回来的人,在干什么?
李霞:.的返乡群体中既有就业者,也有企业家
封面新闻:在哪里创业?在哪里就业?
李霞:企业家主要关注乡村振兴。这是国家战略,但它极大地吸引了村民,尤其是参与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就业人口集中在工业部门。近年来,中江的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在家赚钱。创业与就业相互促进,创业者为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就业者为创业者提供人力资源。我们有一些企业家过去在其他地方发展,但现在他们回到家乡建立园区。
谈机遇/
国省战略“走廊” 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封面新闻:你刚才说中江迎来好的发展机遇。机遇来自哪里?是什么机遇?
没有李霞:,的战略指导,县域经济很难突破。“十四五”期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梅子桐城开发等国家和省战略的深入实施,位于龙泉山以东、成都东北部的中江,正处于国家和省战略的“走廊”之中。我们正在东联成都,加快德阳分中心建设。因此,中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还有一个机会,就是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江交通片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我们正迎来“6高、8快、3轨”的交通发展格局。全县已建成城南、城巴、成都三条高速公路。与此同时,成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十四五”期间,规划中的绥德、德阳周边两条高速公路也将途经中江县。届时,从中江到德阳仅需30分钟,从绵阳仅需40分钟。到成都市区和天府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小时,中江真正进入成都“一小时生活圈”。
中(江
)金(堂)快速通道讲发展/
3个500亿集群 中江挂面要学乌冬面
封面新闻:机遇来了,如何抓得住?
李霞:实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三大支柱产业,形成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
封面新闻:食品医药是第一支柱产业,是什么?
李霞:中江的食品产业绕不开中江挂面,这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中江挂面千年传承,由宋代传承至今。制作挂面,要从头天下午3点钟开始发面,基本一两个小时一道工序,晚上几乎睡不了,只能打个盹儿。要到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才能成挂面,之后还有包面切面等。生产全程有18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能制作挂面的季节只有8个月,我们的挂面传承人曾说,遇到天气不好,21天都没有做出一斤面。目前,中江手工挂面年产仅400万公斤。

中江手工空心挂面
所以,手工挂面应该有它的价值,但之前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们现在要发扬手工,这是传承。未来,中江挂面会朝着日本乌冬面的发展方向,打造“一碗面、一座城”,小城市做大产业。通过手工挂面做品牌,机制挂面做产量,让品牌价值、质量、产量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作为农业大县、畜牧业大县,我们的生猪2019年全省出栏量第二,粮食生产连续几年都位列全省第一。但是农业附加值不高,所以要通过做精深加工,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医药方面,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江将做到50万亩中药材基地,打造中药材之乡。

中江芍药基地
封面新闻:还有两大支柱产业又怎么发展?
李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都是工业经济。这方面,目前中江拥有两个园区,一个是凯州新城,另一个是高新区。高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体,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未来,仍然会朝这方面发展。
凯州新城以食品医药和装备制造为主体。凯州新城作为“再造一个工业新德阳”的承载地,是成都东部新区协作区。目前是32平方公里,未来规划为5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是200平方公里,目标是打造千亿园区。园区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基本成型。
所以这3个500亿产业集群,与中江的发展高度契合,并不是“拍脑壳”想出来的。
说民生/
教育医疗双保障 建宜居宜业公园城
封面新闻:产业发展了,人也回来了,城市怎么建?
李霞:我们经常讲安居乐业,安居了才能乐业,所以要让大家安好家。城市建设上,正在完善城区空间布局,以聚集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为目标,打造成德“卫星城”。同时,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形象改善、服务提质,大力发展城市商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总之,就是要把中江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公园城市。
封面新闻:不仅宜居还能宜业,这样的城市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特别是民生服务功能,可谓关键中的关键。中江如何抓好这个关键?
李霞:是的,说到城市功能配套,大家最关心的是教育和医疗。近两年,我们在教育和医疗上非常重视。
教育上,2017年,中江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达标验收。我们有几个亿的硬投入,包括土地、设备、信息化建设,现在中江正在做教育体系化建设。
医疗上,经过4年时间,中江县人民医院从三级乙等医院建设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市除德阳市人民医院之外的第二家三甲医院。此外,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还有民营医院建设,让医疗体系建设日趋完备。

中江建成德阳范围内第二家三甲医院
总的来说,一是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二是支持现有学校、医院扩能增效,三是提升老师、医护的质量和待遇。目的只有一个,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
封面新闻:有人,有城,还有面,中江很令人期待。那么,在你心目中,未来的中江到底有着怎样的模样?
李霞:说到中江的未来模样,我想在《中共中江县委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工作的决定》中,有了具体描绘。归纳起来就是五句话:中江是成德同城新支点,是产业协同融汇区,是宜居宜业公园城,是绿色生态农业带,是投资兴业活力地。(部分图片由中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