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不断增加,原本的西方国家也在逐渐转变在非洲的角色。
据Sputnik新闻社&电台12月4日报道,法国《回声报》表示,为了保住在非洲的地位,一些法国公司正在研究新的战略:开始充当中国公司的承包商。
2017年11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科特迪瓦。视觉中国地图
报告分析了法国总统马克龙11月28日至30日访问布基纳法索、加纳和科特迪瓦后,法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策略。马克龙在访问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时,启动了市郊铁路系统的建设,只有法国企业参与了该项目。
报道称,法国苏伊士环境公司于11月底宣布,已签订合同,在科迈罗首都雅温得建设一座参考水厂,并成为中国机械制造集团的承包商。该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出资,预计投资6.5亿欧元,其中苏伊士水务公司分包项目价值4300万欧元。
苏伊士水务公司在这个项目中利用了其在非洲市场的长期良好声誉。报道称,这种合作提升了中国项目的声誉,但法国公司不得不参与这种合作:成为中国公司承包商的战略总比完全没有战略好。
苏伊士水务公司作为中机集团的承包商,分别在安哥拉和刚果建设了两家饮用水工厂。这两个项目都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资助。
法国公司告诉《回声报》,他们准备以这种模式在第三国合作,不仅与中国公司合作,也与印度公司合作。这种合作大大降低了法国企业在经济不稳定国家的投资风险。
根据《经济日报》年的前期报告,麦肯锡研究团队选取了8个非洲主要经济体(这8个国家的GDP占撒哈拉以南非洲GDP总量的三分之二)进行研究,发现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1万家,是此前预测的4倍。这10000家企业中,约90%是规模不一、业务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其中三分之一是制造业企业。这些中国企业为非洲大陆带来了资本投资、管理知识和企业家精神,加速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11月24日,中国驻法大使翟隽表示,中国已连续8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非洲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翟隽表示,“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法期间,两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号文,这不仅是中法关系的一大创新,也是国际合作模式的一大创新。核心是将中国的中端制造能力与法国的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相结合,为第三国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双赢”。
翟隽指出,“中法非三方合作前景广阔。法国熟悉非洲,近一半的非洲国家讲法语。法国企业在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技术水平较高,在非洲市场开拓经验丰富,金融配套服务齐全。中国产品和技术质优价廉,深受非洲国家欢迎。中国企业也热衷于在非洲投资。中法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非洲发展需求,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卫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三方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访华期间与中国就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和自由化达成共识,包括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翟隽在讲话中还指出,“一直以来,中法企业主要是在非洲发展的竞争关系。开展三方合作,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消除疑虑,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