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学生暑假摆摊卖什么比较好,没有经验摆地摊卖包子

一个7岁的小男孩帮父亲卖馒头,很快就把馒头卷好,打了胜仗,钢琴弹得很好。这背后是一对父母的亲情和一个孩子的努力。

左手拿面团 右手挥舞擀面棒

速度比大人快

8月22日上午,7岁的赵在市高陵区杨官寨综合市场秦兴包子店帮忙。早上7点值班,主要负责擀馍,小手里拿着擀面杖,擀馍灵活利索。

华商报记者看到,在包子手术室里,爸爸负责揉面,最后把面切成小块,赵负责擀皮。他很瘦,比案板高不了多少,系着成人围裙,左手拿着面团,右手挥舞着擀面杖。不一会儿,这批面团全部变成了大小相同的馍,并“躺”在案板上。

爸爸妈妈负责做馒头,招呼外面的客人。虽然他们很忙,但他们充满了笑声和欢笑。等着下一批面团,赵也没闲着,一边帮着母亲往盆里舀水,一边帮着客人端上馍.

赵开学时将上小学二年级。今年夏天,早上,他将在商店里帮助他的父母。在中性时间,他也可以包馒头,但是他包得很慢。8月22日上午,他包了三个油面馒头。然后帮爸爸妈妈在蒸笼里标记馒头。蒸笼比较高,所以赵可以站在凳子上。

赵的父亲赵兴民今年48岁,来自渭南。包子操作间里,有一盆盆不同馅的包子,堆得高高的。“华泽1岁时,我们开了这家店。我们住在商店后面。宝宝两岁半的时候,我们玩小面团,学会了像大人一样。”赵兴民说:“刚开始的时候,没想到宝宝能帮忙。五岁半的时候,孩子开始正式卷包子,越卷越快。现在每天能擀500 -700个包子,手灵活,速度比大人还快。大概算了一下,每小时能比成年人多滚50个。”

每天早起一小时擀包子皮

然后去学校

赵兴民说,店里一般有12种包子,每天卖1500-2000个。我儿子能卷大约三分之一的包子。7岁的赵在他的店里堆满了关于包子的宝贝。“香菇、白菜、油面、韭菜、豆瓣酱、牛肉粉条、茄子、南瓜……”赵对说道。

在赵兴民看来,这是他给孩子上的劳动课,每天打不过雷,主要是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通常,赵每天早起一个小时,6: 30起床,帮父亲擀一个小时的馍,然后去上学。万一放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帮忙。

赵兴民主张的孩子正在全面发展。“宝宝早上在店里帮忙,下午打架,晚上上钢琴课,9点睡觉,早睡早起。”赵兴民说,“对于宝宝来说,父母还是引导的,宝宝搏击比赛拿了冠军,钢琴已经学了两年,并且已经登台表演了。考试没有要求。弹钢琴就是要有爱好,要快乐。”

赵兴民从大儿子身上吸取了教训。“老板小时候,爷爷奶奶一抬头就不爱劳动。直到长大在社会上碰壁,他才学会努力。他今年27岁,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做得很好,已经成家了。”赵兴民说:“所以对于二胎,我要从小引导他。首先文化课不能落后,宝宝在班里学习成绩也不错。一个人不仅要有文化,还要吃苦。甜蜜来自苦难吗?”

当华商报记者问赵华泽“累了”时,赵华泽摇摇头说:“学习和劳动都是快乐的。”

说完,赵背诵了《弟子规》。他撸起馒头,流利地背诵道:“弟子之规,圣贤之戒。第一孝,第二诚信。我爱大众,但我爱仁爱……”赵说:“我自己在书上看过。”

每天奖励5元 后来孩子拒收

“钱是爸妈的,学习是自己的”

style="font-size:15px;">包子每天一直要卖到12点,才基本结束。每天下午,赵兴民夫妇忙着买菜、剁馅,凌晨1点多,赵兴民就开始动静了,和面、擀皮......


赵泽华讲话时声音嘹亮,他说:“爸爸每天特别辛苦,半夜就起来忙了,我妈妈身体不好,腿老肿,所以我要给爸爸妈妈帮忙。”


赵泽华已给店里帮忙一年多了。“一开始每天给他发5元,算是奖励,娃用这个钱买了橡皮、铅笔、水果、蔬菜。”赵兴民说,“后来娃不要了,我也想着这是锻炼娃热爱劳动,而且小朋友零花钱拿多了容易形成不好的习惯。”


“‘工资’发了三四天,后来我不要了。”赵泽华说,“我不缺啥,我要给爸爸妈妈帮忙。钱是爸妈的,学习是自己的。”


说起未来的理想,赵泽华说:“我要当科学家。”


赵泽华的妈妈孙小勤今年47岁,“我腰和腿不好,儿子没事就给我揉腿捶背、踩背,给他爸爸也这样。”孙小勤说,“我也支持从小让娃热爱劳动,娃长大以后,进入社会,才会更好地适应。我和娃他爸生他的时候年龄大了,担心不能好好照顾他,早早让娃学点生存本领,让他有吃苦的意志,我们也放心。”


感动众人 “现在小孩都喜欢打游戏,


这样的孩子难得”


67岁的刘同录是赵兴民的朋友,8月22日上午,他来店里帮忙。“娃一大早就给我背了《弟子规》,娃还给我教怎么擀包子皮,我今天学会了,没他擀得快。”刘同录说,“这娃各方面都很优秀,我给他说,等你以后考上清华北大了,我给你赞助1万元学费,结果娃说‘别人的钱不能要’。”


店外,不少人在等着新一笼包子出笼,40岁的王小娟是其中一员。她说,自己在附近住,隔三差五就来这里买包子。“我对这个孩子太熟悉了,经常在等包子时看见他在操作间里擀包子皮、干各种活,我第一次看到时,很感动,这么小的娃就会擀包子皮。”王小娟说,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3岁,小儿子两岁,“现在的小孩都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这样爱劳动的孩子太难得了,我回家后第一时间就给大儿子讲了这个娃的事,希望我儿子能向他学习。”


8月22日上午,在这家包子店里,三位年轻小伙子正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包子。看到店主7岁的儿子忙里忙外,三名小伙子都表示佩服。其中一名小伙子哈哈大笑说:“我小时候哪会擀包子皮,我只会吃。”


华商报记者 文/任婷 图/强军 实习生 井爽


来源:华山网 编辑: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