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截至2021Q1),全球已有超过5700家AI公司获得融资,分布在19个核心行业(从金融到医疗)和13个跨行业应用。
投资机构会疯抢哪些 AI 项目,它们长什么样,将如何发展?深理工采访了AI领域的四位一线投资者,畅谈他们眼中的“项伯”项目,以及对AI的理解和展望。
作为投资机构,他们更看重 AI 在哪些领域的发展?又该如何理解 AI 技术应用这条脉络下的投资逻辑呢?
GGV资本合伙人吴对DeepTech表示,“这三个领域本身就是数量科学,目前数字化的基础比较稳固。而且相关领域对数字化有更高的追求。我相信,行业内可能会形成机器之间大规模协作的群体智能。”
AI 将很大程度改变自动驾驶、医疗和金融。丰源资本管理合伙人许晓宇博士认为,AI不是一个独立的投资方向,而是可以与各个领域“无缝连接”进行融合发展,有能力为各个行业带来升级,甚至孵化新兴产业。
他表示,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尤其是在疫情催生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过去的很多科学问题都变成了数字问题。此外,AI 投资还集中在智慧城市、工业、能源等领域。
在这种趋势下,AI领域目前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将如何向什么方向发展?中科创达物联网业务集团副总裁杨新辉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化浪潮下,能够为不同的行业提供融合赋能,催生大量的创业与发展机遇。
ize:15px;">梳理 AI 产业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会经历泡沫期 - 幻灭期 - 均衡发展的成熟期三个阶段。在整个产业发展初期主要由投资驱动,当投资热潮已过、市场需求未到时,产业会进入幻灭期,届时大量企业因 “优胜劣汰” 将从产业消失。随后,当市场达到供需平衡状态,AI 产业将会向成熟期平稳过渡。“从学术端来看, AI 技术已经有丰硕的成果,但是学术端的成果能够低成本、高效、短周期地应用到行业里面,应用到不同的产业需求中,还有很多路要走。” 杨新辉说。
AI 领域丰硕的成果离不开背后不断涌现的优秀团队,那么,该如何定义优秀的团队,又该怎么样去投资相关企业呢?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合伙人王光熙认为,衡量优秀团队能力的 “两把尺子” 是技术能力和价值上升空间。
首先,在技术层面上,“团队要有创新突破,或者在现有平台中把产品做得更好、更有技术领先性。” 其次,在价值层面上,“一方面是在整个 AI 算法、工程化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并且技术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是怎么能在垂直的行业当中,与行业 know-how 结合得更深。” 王光熙补充道。
为发掘人工智能领域那些真正 “技术能力 + 价值上升” 的初创企业及创新团队,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工信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及 DeepTech 联合主办的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AI + 创业大赛” 项目招募火热进行中!
凝结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巨头代表、顶尖学术专家、专注人工智能投资的专业资本的共同力量,帮助初创企业和团队获得更丰富的成长资源,站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目前已有 34 位重磅大咖担任大赛评委,如学术大咖: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大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吕金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陈松灿;产业方评委: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个人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周信宏、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合伙人王光熙、搜狗 CEO 王小川;更有顶级投资机构创始人助阵:北极光创投、BV 百度风投、高瓴创投、GGV 纪源资本、五源资本 (5Y Capital)、达晨财智等。本次大赛的优胜项目将有机会与评委大咖深度交流和对接。

本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AI + 创业大赛分为企业赛和高校赛,由初赛、半决赛及决赛三个阶段组成。
企业赛可报名领域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医疗等;
高校赛不针对产业领域,主要以创新、潜力及未来想象力为评判标准,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I + 传统产业、AI + 新业态、AI + 公共服务等。

无论对高校还是企业,这都是一个发掘未来的 AI 领域 “新兴力量” 的过程。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代表,将有机会赢得千万风投、“零距离” 与全球 AI 大咖互动交流,并且有机会参与 CB Insights 人工智能领域的榜单及 TR50 榜单评选。
任何时候都不晚!欢迎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未来的 AI 独角兽没准就从这里 “诞生” 呢!

赛事报名通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大赛组委会会通过车轮式滚动筛选的方式进行项目初筛,通过初筛的项目,组委会会联系项目方并通知结果。

关于大赛,欢迎咨询联系:lixiaoyan@deeptechchina.com
媒体赛事报名通道:tianjing@deeptec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