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年前的今天(公元756年7月15日),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马瓦伊兵变”。在侍卫的逼迫下,逃亡的唐玄宗李隆基含泪献上了最爱的杨玉环。
“马瓦伊兵变”是怎么发生的?杨贵妃在这次变故中是死是活?电影《妖猫传》中的奇幻情节有没有影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1000多年前神秘而悲惨的爱情故事。
马嵬驿兵变始末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发动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横扫京城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的门户潼关,长安得以保住,没有危险,唐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7月12日,不到十分之一的官员上了法庭。玄宗登上勤政楼,写了一本书,说要亲自率军攻克安禄山。听过的人都不相信。同一天,玄宗搬到了大明宫。天黑后,玄宗命令龙武将军陈调集第六军,赏赐他们钱、布、丝,并在闲置的马厩里挑选了900多匹马,外人不得而知。
13日,天刚亮,玄宗只带着杨贵妃的妹妹、太子、贵妃、公主、皇孙、杨、魏、魏、陈,以及亲近的宦官、宫人,从门出发。宫门外的贵妃、公主、皇孙抛弃了他们,独自逃亡。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叫人放火,说:“不要把钱留给叛军。”玄宗悲伤地说:“如果叛军来了,没有钱,他们肯定会从人民那里收集。最好让他们来减轻人民的痛苦。”这一天,有官员进入朝鲜。当他们到达宫门时,他们仍然能听到漏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兵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宫门打开时,他们看到宫人七嘴八舌地逃窜,宫外一片混乱。我不知道皇帝在哪里。因此,贵族和平民纷纷逃命,而山野市民则抢着进入皇宫和贵族的房子,偷金银财宝,有的甚至骑着驴跑到寺庙。放火烧左臧大营Ku。崔光远、卞灵成带人灭火,并分别招人看守衙门和县令,在局势未稳定前就杀了十余人。崔光远派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成也把皇宫各门的钥匙给了安禄山。
玄宗先派太监王去告诉县官们做好准备。到吃饭的时候,我已经到了咸阳的王仙宫,王和咸阳县令已经逃了出来。太监来招,官员和百姓都没人来。中午,玄宗还没吃饭,杨就亲自给玄宗买了胡饼。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提供粗米,这是混合了小麦豆。皇帝和孙子们争着用手吃饭,很快就吃光了,但他们吃不饱。他们都哭了,玄宗忍不住哭了。
临近半夜,我们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市民都已经逃了,但只有食物和器具在那里,士卒才能吃饭。当时跟随玄宗的官员很多都逃了出来,官仆兼监工袁思怡趁机逃走。岗位上没有灯,人与人睡在一起,不分地位。
14日,玄宗一行到达马瓦伊,跟随他们的士兵因饥饿和疲劳而感到怨恨和愤怒。隆武将军陈认为天下大乱是杨所为,想杀了他,就让太监进了东宫
0740161" qid="6539012290161677582" mention-index="0">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
(影视剧照)
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影视剧照)

7月15日凌晨,玄宗万般无奈之下,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尉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内外勾结的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杨贵妃死后7年,太上皇李隆基也在思念中郁郁而终。
杨贵妃死亡之谜
电影《妖猫传》讲述了杨贵妃之死的玄幻故事。对于在“马嵬驿兵变”中杨贵妃是否真的被勒死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争议时说,杨贵妃确实在兵变中死了,但不是上述被勒死的说法,而是死于乱军中。
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影视剧照)
还一中说法是,杨贵妃不是被勒死,而是为了保护李隆基吞金自杀。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杨贵妃逃亡日本?
描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的《长恨歌》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广泛地被传播,并演化出多种故事。

(日本山口县一座寺庙据传这就是杨贵妃墓)
杨贵妃被说成从马嵬坡逃离后东渡日本。在日本,又化身为日本本地的神祇、天仙、观音、女刺客、政治难民等等,还有了墓地、纪念的寺院,并有多种文学、文献、绘画表现。杨贵妃和徐福、吴太伯成了在日本最受敬仰的古代中国人。甚至连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都曾经说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了《妖猫传》。

(杨贵妃墓)
传说毕竟是传说。
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从四川回来寻找杨贵妃的遗体始终没有找到。如今杨贵妃的墓穴也只是一个衣冠冢。这种结果,的确也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参考资料:马嵬驿之变、杨玉环、李隆基、妖猫传等,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