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侃,丁鹏侃经济

作者:丁鹏

来源:星潮FOF(ID:myfof999)

本文摘录自 《FOF组合基金》 (丁鹏著)

历史规模陷阱

国内投资者,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构,如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往往要求基金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标准后才能进入白名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基金公司越大,回报率越不令人满意。简而言之,基金规模与业绩并不是成正比的,小规模公司的业绩可能并不好,但大规模基金公司的业绩一定不如大多数小规模基金公司,尤其是采用同类型策略的基金公司。这是典型的规模陷阱。

我不提倡投资者购买小规模基金,因为小规模基金往往是混合的,特别是因为部分基金业绩不佳,导致资产缩水,会进一步降低整体业绩,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作者团队基于公募基金的数据(私募基金的规模数据很难获得,但原理基本相同),研究了基金规模与收益率的关系,如表1所示。

柱状图如下

规模陷阱的原因:

(1)策略有容量限制

任何策略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些严重依赖某些交易品种的策略,比如期权。目前我国期权的日交易量只有100亿左右。有效交易量只有5%左右,不影响市场波动(经验公式),所以这种类型的策略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2015年股指期货限制前,Alpha策略可以容纳千亿资金,但限制后,单品只能在5000万到1亿之间。因此,对于那些大型对冲基金来说,很难获得更高的回报。

(2)管理人动力不足

私募基金经理刚创业的时候,动力最强,压力最大。所以可以全力以赴学习,专心写模型,属于艰苦奋斗阶段。当规模扩大后,很多管理者不再依赖业绩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依赖大规模带来的管理费。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甘共苦,但分享财富难”。由于很多私募基金规模增长,创始合伙人在初期因为利益分配失去了和谐与合作,这在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史上是太多了。

对冲基金行业不同于实体经济。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原则往往是“规模效应”。比如淘宝平台放大后会形成垄断效应,小规模的电商平台根本没有机会。但对冲基金行业只是认为规模越大,就越难实现高收益。

历史收益率陷阱

普通投资者容易犯的第二个错误是追逐高收益基金。很多人倾向于将前一年收益率最高的产品进行排序,然后追逐收益率最高的购买。然而,第二年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冠军在最后一年,第二年垫底,到处都是。在任何一个基金网站或基差选择平台上,近几个月、近几年的业绩排名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排名对投资者真正的指导意义是什么?顶级基金经理每年都有延续性吗?他们明年会在名单上吗?让我们继续看数据。下表数据来源于格尚财务管理的研究结论,由兴超FOF研究院复制,结论相似。

表2 基金经理业绩迁移表


数据来源:(星潮FOF,http://myfof.org)


在表2中,2011年排名第一的基金经理在2012年就跑到了第53名,随后几年被甩到了几百名的位置。可以说,位列前20的基金经理在之后的年份中都很不理想,属于全军覆没。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是不长久的。名次是极其不稳定的。


如果我们每年年初根据上一年年底的基金经理排名来进行投资,每次都选择排名前10的基金经理,业绩会好于选择倒数10位基金经理的组合吗?我们现在就来就做这个尝试。


我们在2012年初买入2011年底排名前10的基金经理业绩指数作为优选组合,同时买入倒数10个基金经理业绩指数作为劣选组合。


2013年以同样的标准对优选和劣选组合内的基金经理指数进行换仓,以此类推,直到2016年。我们发现,优选组合并非总是跑赢劣选组合,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优选组合和劣选组合对比


数据来源:格上理财


也就是说,选择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并不能保证今后仍然获得高收益,甚至有时还不如过去表现最差的基金经理。


不过,“过去不代表未来”这样的道理恐怕知易行难。人类总倾向于相信“好”和“坏”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导演库布里克1971年的电影《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犯下抢劫、强奸罪行的阿利斯被关进监狱经历一番特殊的改造后,人们不但无法转变对已经完全厌恶恶行的阿利斯的印象,而且对他施以各种讥讽、报复和利用,这就是人性难以规避的东西。


高收益率难以持续的两个原因


在前面的第三章中,笔者曾经提出‘投资不可能三角’,任何投资策略,收益、风险、容量,三者不可兼得。所以对于高收益的策略,那就一定意味着牺牲掉了剩下两项的中的任何一项为代价的。


(1)牺牲风险


很多看上去很漂亮的收益率曲线,其实是以牺牲风险为代价的,但是在风险爆发之前,没有人会相信有风险存在,这种策略学术上有一个名词:“火鸡策略”。火鸡是西方国家圣诞节必备的菜肴,在圣诞节之前,火鸡都被优质条件供养着,好吃好喝,以至于让火鸡认为这是它应得的生活。但是到了圣诞节那天,这一切美好就突然结束了,火鸡也将被做成佳肴,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火鸡策略的产品净值走势,在2015年6月份之前的牛市中,该策略获得了远超越大盘指数的收益,但是当2015年6月份股灾爆发之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该产品净值损失超过70%,投资者损失惨重。


火鸡策略曲线


(2)牺牲规模


这种类型的策略以高频交易为代表,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大奖章基金,该产品连续20年,每年的收益率超过35%,从来没有亏过钱。然后该基金的规模只有区区50亿美金,在海外的对冲基金行业中,属于迷你基金了。并且该基金早就不再对外开放,完全是内部员工的资金再运作。所以对于那些可以做到低风险高收益的策略而言,除了刚开始的阶段会对外募资之外,一旦达到一定规模,肯定会封闭运作,这几乎是对冲基金行业的行规了。


所以,大多数投资人能看到的那些看上去曲线很漂亮的产品净值,基本上都是以牺牲风险为代价的火鸡策略,这也就是大多数投资人追逐冠军私募后,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


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6598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