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高中生创业白手起家 最近几年创业成功的案例

站在我面前的杨铭春: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对衣着不是很讲究,没有一些商人的张扬,却透着沧桑。

“做花草树木,常风雨,日晒夜露;同时,从栽培嫁接到销售工程,基本都是我自己做,所以我比很多人年龄都大。”杨铭春坦率地说。

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努力,杨铭春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每个月80元钱的日子

我出生在蔡甸区大集镇黄瑚村,三面环湖,一面背靠大山。但是,因为是农村,经济条件很差。“顶上有瓦,四面土墙,家家户户住土房;出门晒太阳,回家愁油盐,家家户户没钱”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我家有七个兄弟,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原籍武汉市,根本干不了农活。负担重,没有收入来源,家里的贫穷可想而知。

1988年高中毕业后,经熟人介绍,在离家很远的林场做临时工。农民工可以说是“鲤鱼跃龙门”。我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心在这个领域做好。所以我很努力,自费订了一些关于花木园艺的杂志,尝试了解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向老师傅学习花木的栽培嫁接技术。因为当时的高中生还是受过教育的人,林场的领导对我比较重视。不到一年,我就变成了一个月工资80元左右的正式职工。

“80元在目前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大笔钱。我订了几本花木杂志,留下了基本的生活费。我剩下的工资是给我母亲作家的。”杨铭春的语气略显低沉。

四年顺利过去,我被普通工人提升为生产队长。我们林场是个小单位,除了主任和副主任,领导就是生产队长。因此,除了日常生产,我还负责一些销售工作。因为那些年花木市场需要,

需求量大,花木基本不卖;而且利润可观,每亩产值基本可以达到3000元/年。我开始觉得这个市场大有可为,但当时并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

1992年,林场效益开始下降,我开始每个月只收到近80元钱。

穷的时候想想改变。因为掌握了花木的栽培嫁接技术,同时又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和爱人反复商量后决定辞职单干。但是我的决定遭到了林场和双方家长的强烈抵制。田主任特意来找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杨,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再熬下去就要升任干部了。我和其他几个外勤主任准备提拔你为副外勤主任。为什么要出去独自乘风

风险呢?"

杨铭春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确实有点犹豫。但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她给了我巨大的支持,让我终于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赚取第一桶金

辞职后,1993年初,我家搬回了黄瑚村,和妈妈一起住在老家的土房子里。在十几年的老房子里,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们经常拿着所有能用的水桶、锅等东西去接水,但房子还是“河水淌”。面对这种情况,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点什么,让妈妈和家人住上新房子。第一年从村里租了5亩地,约定每年只交普通农业税。

因为耕种的收成不高,很少有人耕种,田间杂草丛生。没钱雇人,我和爱人每天泡在地里,拔草、挖土、浇水、清理泥土。整整一个月,我们俩几乎每天都要在野外工作12个多小时。

“但也许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业,也因为我们

杨明春笑了笑说。


  地整出来后,种子、树苗又成了问题:没有资金,到哪儿去弄呢?


  我们那儿满山遍野生长着一种绿化树种———樟树,而通过多年的销售经验,我知道樟树这种常青树种有着很大的市常为了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我决定以种植樟树为主,再辅之以其他常见花木种植。


  “五一”节前后,我终于在5亩地里布下了树苗,播下了种子。


  “花木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它需要3年才能收益。为了维持日常生活,我们找人借了点钱,在村子里开了家小代销店,每天可以赚个三四元钱,自己再种点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杨明春说。[Page]


  家里的生活有了着落,我便一心扑在花木种植上。花木苗比较娇气,夏天,白天要用遮阳伞挡住阳光的暴晒,晚上又要拿掉伞让树苗充分地吸收露水;冬天,白天要有充足的阳光,晚上则要用塑料薄膜盖实,以防受冻。我像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每天在地里锄草、整枝、抗旱、治虫。


  记得1994年的夏天发生干旱,连着很多天没有下雨,而我又没钱买抗旱的设备,眼看着局部的树苗变黄、变枯,最后死了一小片,我一个大男人心疼得直掉眼泪。为了帮树苗解暑,我只好自己用水桶一趟趟地挑水灌溉。8月份的太阳够毒的,不到两天,我的肩膀就晒脱了一层皮,到晚上洗澡时衣服连着皮脱下来,钻心地疼。


  后来,我的几个哥哥、还有一些朋友过来帮忙,终于挽救了大片的树苗。


  到1995年12月,第一批树苗终于可以出货了。我通过原来林业系统的朋友,很快就找到了买家。那一次,我一共卖出了600棵樟树苗,400棵大叶黄杨苗,还有少量其他品种,总价近1万元钱。


  “我从出生就没见过那么多的钱!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的路选对了!”杨明春略微有些激动,他起身转了转,再次坐下来。


  第二年,又赚了一些钱,我就在老家修了一栋占地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并装修一新,实现了创业之初的愿望。为了生意方便,我又花2000多元钱在家里装了一部电话,这是村子里装的第一部私人电话。


  异乡发展


  得知这一消息,我不禁大喜过望,马上和爱人骑上自行车,分头行动,上门联系。由于和学校不熟,苗圃又没有名气,很多学校负责人把手一挥,“我们已经和别人联系了”,根本就不和我们谈;有的甚至连面都不见。刚开


始几天下 163164.COM提供来,一笔业务也没有谈成。但我们不甘心就这样放弃难得的机会,仍然努力地四处奔波,有的学校一次谈不成,就去两次、三次。


  由于我们的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和二十多所中、小学校签订了总价值14万元的苗木种植合同,遍及整个蔡甸区


。接着我们在村里招集了15个人,花了1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种植任务。除去成本和各项开支,这一次我赚了近10万元。


  我开始意识到,承接种植工程也是花木行业的一个赚钱的方向。从那以后,我在花木种植和承接工程两方面进行发展,生意做得越来越顺手。到1998年底,我在黄虎村的种植基地面积已达60多亩,花木品种也达80多个。但是,黄虎村地理位置太偏,交通极不方便,不利于事业进一步发展。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我贷款10万元钱


,于1998年10月在交通便捷的西板桥村征地50亩,建起了第二个花木种植基地,并注册 成立了春晖花木有限公司。


  由于人生地不熟,那些当地人看我一个外地人要在他们家门口做生意发财,就百般阻挠,偷树苗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次损失竟高达5000元。杨明春的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后来,经过政府的协调,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终于抢在种植的最佳季节5月之前把苗全部布下去。当年,光


花木销售一项我便创收14.8万元,纯收入达到10.7万元。


  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在花木生产、技术、市场销售、承接工程方面都已有了一套成熟的经验,生意也做得得心应手。目前,我的公司已有花木基地两处,总面积300余亩,花木品种100余个,固定资产达百万元以上。




  [记者手记]爱拼才会赢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总是想着要自己闯一闯。”在谈话中,杨明春几次这样说。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个勇于闯滩的人。


  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没有选择安稳,而是决然赤手空拳创业;面对别人的嘲笑,他没有退缩,而是勤奋地种植;面对广阔的花木市场,他又闯出了一条承接种植工程的新路子。但是,杨明春并不是盲目地瞎闯,他选准了自己


熟悉的行业,适时利用了自己发展的机遇。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的关口,如果你闯过去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