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CFS金融峰会暨2021可持续商业大会于7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成长”。CFS财经峰会成立于2012年,是由数字中央网发起的大型活动品牌,融合了国内众多财经和大众媒体的努力。峰会以演讲、高端对话、深度分享、致敬仪式、品牌创新展等多种形式汇聚分享商业智慧。并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如今,峰会已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之一。
本次金融经济峰会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举行。峰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高层论坛、十年盛典、品牌创新展等主题活动,同时举办了数字大会、金融创新大会、新消费大会、大健康产业论坛、智能制造大会等专题活动。峰会吸引了6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200多位重要嘉宾线上线下分享前沿观点。200多家媒体深度参与,线上线下影响力和互动量超过2000万。
在第十届金融峰会召开之际,远大制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制药)凭借近年来的优异表现,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行业的关注,成为本届大会上唯一获得“2021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奖项的医药企业。大会期间,远大医学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石林博士以大会主题为独家专访,分享了她对医学创新的理解,阐述了远大医学的创新布局。
远大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石林博士
01创新布局厚积薄发
作为一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的国际化制药企业,远大制药不仅积累了深厚的R&D技术和丰富的产业经验,还为全球创新和领先的科技,包括精准介入诊疗、放射性核素结合药物(RDC)、肿瘤免疫和重症抗感染治疗,铺设了前瞻性的赛道。
2015年以来,远大药业在成熟制剂业务的基础上,实施全面转型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行全球布局。以“自主研发”和“全球扩张”的方式,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医药强国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全球独家创新医疗器械和产品,在精准介入诊疗、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诊疗、免疫治疗等前沿科技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与许多后续的“创新”不同,远大制药的创新产品更注重原始创新,专注于在流水线上打造真正的一流产品,将基础研究的新发现、科学前沿的新突破转化为创新产品的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与全球扩张相结合的创新战略,远大制药成功转型为涵盖肿瘤治疗、心血管急救制剂及高端医疗器械、抗病毒抗感染、呼吸、耳鼻喉科、生物保健品、原料药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创新型制药企业。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放射性核素结合药物(RDC)的抗肿瘤治疗等领域,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02创新:想他人不敢想之事,做他人不敢做之事。
石林博士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产品为王、获取为先、品牌和服务同等重要的时代。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远大医药成功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需要打破刻板印象,打破传统,需要勇气和智慧。
“对实力和实力感兴趣,不跟风的人,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石林博士认为,刺激创新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要有一个容错的环境
在去年12月底的医保谈判中,
word" data-gid="649567" qid="6595512157541143821" mention-index="0">PD-1引发极高的社会关注度,最终4款国产PD-1进入医保,平均降幅78%,最高的超过80%。在这个新环境下,靠一个药品获利的高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成功将属于拥有相当数量临床优势创新药且持续不断创新突破的企业。史琳博士表示远大医药正处与关键的转型期,通过差异化布局、专业化提升、国际化发展,企业已形成“血管、神经、肿瘤”三位一体的全球化“精准诊断+治疗”战略布局,逐步实现“心脑同治”的战略规划。围绕“抗病毒抗感染”方向,远大医药针对脓毒症、副流感等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已进行前瞻性布局,在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已有数个创新药物的IND获批,受试患者安全用药。
通过自主研发和与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及国际大公司合作开发相结合,多个药学平台、临床平台以及领先技术平台的建立将全面助力远大医药研发工作高效、高质地向前推进。这其中,史琳博士也表示新药九死一生,研发工作会面临一个个失败和挑战,但这就是研发的常态,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耐得住寂寞,忍得下孤独。如果说我们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运筹帷幄的将帅,CMO(首席医学官)更像一个奋战在第一线的指挥官,一份敏锐、二份果敢和三份担当才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新药研发的每一步都荆棘密布,可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去到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
截止到今年6月份,远大医药累计在研项目过百,除去一致性评价项目,创新项目分布于临床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不同阶段,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在介入诊疗、肿瘤、重症抗感染方向以及我们传统的优势领域心血管、呼吸和眼科等方向有越来越粗壮的研发管线,10亿分子的产品会呼之欲出。
03坚持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创新路
采访中,史琳博士也分享了远大医药近年来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她认为远大医药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路。而这条路不能再是一条循规蹈矩的,传统思维的路,一定是快速,有效(创新),有价值的道路,符合广大患者临床之急需。
“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曾经的创新,更多是为了满足‘品种饥饿’问题。”在国内license-in浪潮愈发凶猛的当下,大家不惜代价的疯抢现象会阶段性出现,但恰恰在这个时候,企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现在远大医药更侧重创新型平台性技术的引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某个靶点。同时在引进的选择上,也会倾向于给公司研发管线取长补短;以及能与现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产品。可喜的是,通过这两年的不断努力,远大医药已实现了4大技术研发平台布局,包括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技术平台(RDC),DNA研发技术平台,mRNA研发技术平台,糖组学研发技术平台。
“要改变急于求成的心态,创新要遵循科学的规律。”目前对于远大医药来说,要踏踏实实的做创新,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前进。对此,史琳博士指出要加大对于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相应的人才的重视和投入。不管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药企研发的角度,都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去做充分的科学验证分析,避免把一些早期就可以解决的风险推到临床上去。
“面对竞争,我们需要更多的差异化创新。”史琳博士认为,目前远大医药的研发管理统筹还需进一步的提升。如何带领着远大医药的成员企业、国内外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面向未来的生态竞合,就需要彼此共生,相互支持对方,共享资源。同时,生态也就意味着要彼此赋能,相互促进,在互相都得到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健康。这两年远大医药在研发端做了很多整合,例如加速研发组织构架调整,加强创新研发统筹管理,优先推进战略产品,加强全球临床和注册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将全球的研发资源高效整合,加强研发统管能力建设,从集团层面更好地提供策略支持,更好地为各个成员企业赋能。
来源: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