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土木专业,起航土木人生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急需各类人才;基建首当其冲,需要大量建设者。“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中,“住”和“做”都与彭想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技术发展历史悠久,所以要学习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彭选择了本科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也就是现在的“土木工程”。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而在大学生活结束的时候,我有幸获得了保险研究的资格。导师同意先工作,保留一年学籍。于是他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担任助教,负责建材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教研室主任吴教授教学经验丰富,为人和蔼可亲,关心同事,乐于助人。听她的讲座时,彭对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老师说的重要的话除了写在黑板上,也尽可能的记下来;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向她请教。在她的指导下,他开始研究混凝土和砂浆的复合膨胀剂。为了找原料,他去门头沟下圩店等地考察了几个石灰窑;去山东诸城考察明矾石矿产情况;山东临沂石膏矿产资源调查。这些工作也为他完成硕士论文研究奠定了基础。虽然边工作边学习很难,但它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土木工程与工程实践和实验密切相关。没有工程经验和实验经验,讲课主要是叙述教材内容,很难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讲解。硕士毕业后,学校还支持彭在业余时间参加工程实践,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他受邀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监理,在现场期间,他见证了建筑从“蓝图”到“实体”的转变过程,经历了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艰辛,见证了取样检测实验过程。此外,他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和工程施工技术,通过考试取得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并取得了总监理工程师证书。在这个过程中,他总结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并详细记录下来。两年后,他受邀参与项目的成本管理,并进行项目预算和项目成本审计。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政策强,他专注于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巩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考试取得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注册造价工程师。这些工程建设的经验使他对工程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土木工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呈现工程建设的实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做到“高学历”和“身体健康”,就要坚持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加强自我修养。1997年,彭调到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承担工程建设监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此期间,他花了三年多时间担任第二任主编,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重大、标志性的建设工程监理实例,包括三峡、黄河小浪底、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中华世纪坛、京九铁路等的监理经验总结。实施十年后
工程师实务手册》于2006年出版。2012年主编出版的教材《工程造价管理》经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教材暨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评审会议,被评为优秀教材。此后,作为副主编,出版了教材《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和《建筑材料习题集》;参编教材《建筑工程量计算实训教程》(北京版)、《BIM施工组织设计》。教材承载了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编写教材的过程,也是他梳理教学思路,整合教学资源,谋划教学方案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也出现了多种形态。他还承担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任务,目前正着手结合信息化技术,主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筑材料实验指导》,针对其所涉及建筑材料实验项目,结合物联网、数字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虚实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编辑新形态教材,为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贡献力量。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及党性,在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2008年至2016年他担任了土木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认真完成有关党务工作。在2006年度党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潜心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彭红涛始终把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专业课的思政功能,引导学生与时代同进,爱祖国,爱人民,有土木情怀和工匠精神,服务国家战略。他开展了“工程材料(B)课程教学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探索”和“《土木工程研究专题》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等教改项目研究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廉洁教育,以具体的土木工程领域反腐倡廉案例分析为抓手,激发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廉洁诚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观念,自觉维护祖国和集体的利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当未来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他自2015年7月担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完成相应的教学行政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4年共参与建立了8个实践教学基地和1认证个中心,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涵盖设计、施工和咨询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支持。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建设实地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和观摩学习;企业专家做了最新技术应用的报告;使学生认识到土木工程理论也要通过工程建设实践来检验。在价值塑造方面,发挥实践基地的“红色引擎”作用,与企业工程师和建筑工人开展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乐于劳动,以劳动为美的品格。有关活动在网易、红网等新闻频道均有报道。指导学生完成国家和北京市创新计划项目,其中被评为优秀结题项目六项。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两次。获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四次。2017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其中学生获“本科生校级百篇优秀毕业设计”三人次。参加的教改项目中,获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特等奖1项。

科研促进社会服务
近年来,随着新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迅速。建筑信息化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适宜新时代新技术发展,也是他所要面对的问题。彭红涛主任也在不断学习新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并指导研究生开展了BIM技术研究。带领研究生参加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智慧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以及参加国际标准 “Data and framework of digital technology apply in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governance” (ISO/WD 37170)的编制工作。2019年12月被聘为北京未来科学城绿色生态评审专家(聘期2年),对“北京未来科学城建设项目绿色生态自评价指南(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基地共建企业在项目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在市区施工受到场地限制,基坑基本没有场地空间放坡,基坑护壁基本是直上直下垂直的,建筑物外墙与基坑护壁的直线距离很小,空间很小。回填土回填需夯实,但由于建筑物外墙与基坑护壁的直线距离很小,现有夯实机械如蛤蟆夯无法使用,甚至人都无法在回填土上立足,那么就无法将回填土夯实。解决方案:发明一种夯实机械或工法,无人下到建筑物外墙与基坑护壁进行回填土夯实操作。因此,学生研究团队针对该复杂工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志愿服务,奉献社会
热心社会公益活动。2007年,他经过严格培训取得好运北京赛事培训合格证书,有幸被选派参加好运北京测试赛事的服务工作,并被安排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从事皮划艇静水赛事的交通服务工作。2008年1月20日至27日参加“奥运骨干志愿者英语冬训营”的学习。此后,在经过北京奥组委的英语、驾驶技能、奥运知识等严格考核后,参加礼仪、运行、英语、防恐等一系列的培训,成为正式的奥运驾驶员志愿者,并担任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8车队第1小队队长。历时40多天的奥运服务工作,志愿者们驾驶奥运专用车辆,往返于奥运场馆之间,穿梭于交通道路之上,服务于奥运官员和赞助商。北京2008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是一种态度。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一场体育盛会。“作为奥运志愿者,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历史的创造。我珍惜和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经历,让奥运精神在我们心中延续,将奥运服务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团结拼搏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为中国加油,为农大添彩。”他说道。最终他获评荣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奥运立功标兵”、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授予“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志愿者”称号。
来源:水院
责任编辑:胡珍瑜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