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一直备受外国投资者关注,部分外资机构对创业板改革试点的注册制基本持积极态度。
富达国际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周文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注册制对创业板来说是个好消息,有利于市场化定价,提高上市流程效率,抑制壳资源炒作。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a股。“特别是通过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在美国上市的环境近期并不明朗,这会让民营企业转向创业板。”。
摩根士丹利也向记者表示,注册制有助于带动市场情绪,IPO标准并未放松,但创业板注册制将引入更多元化的上市标准,如红筹股、同股不同权、市值作为上市参考,并与科创板进行差异化定位。该机构还认为,券商将成为直接受益者,但行业将进一步分化。目前,该机构仍坚持“过度配置”中国市场的观点。
注册制亮点
摩根士丹利认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有三大亮点,后两个最为关键。
一是放宽创业板涨跌限制。IPO上市前前5个交易日不会出现涨跌,后续涨跌幅度放宽至20%;二是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化、普惠化,允许符合条件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为无利可图的企业预留上市空间;三是简化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退市效率有望大幅提升。同时,在退市规定中,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合并财务退市指标,增加“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的市值指标。还将净利润连续亏损指标改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
事实上,市场此前曾表示担心创业板改革可能会带来资金分流,以及没有上市资格的企业上市资金问题。就前者而言,各界人士认为,央行不断下调利率导向,未来随着通胀压力下降,降息空间会更大。这些情况都说明,现阶段流动性不是主要矛盾。就后者而言,这种担忧存在于任何市场,包括美国市场。
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赢表示,事实上,创业板注册制的上市标准并没有降低,只是规则更加灵活,引入了市值参考。具体来说,创业板注册制有三套上市标准:近两年净利润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营收不低于1亿元;或者市值超过50亿元,近几年营收超过3亿元。同时,对无利可图企业的上市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一年内不执行,一年后评估。
此外,在市场定价方面,周文群告诉记者,创业板注册制也是科创板成功经验的延续。注册制有助于在上市过程中注入更多市场化的定价原则,通过IPO前较为传统的询价机制获得符合市场的估值,有助于公司加快上市进程,发现上市后的真实价值。鉴于上市程序效率的提高,也将抑制空壳公司的投机行为。
“创业板的规模远大于科创板,因此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资本发展意义重大
;">利好中国头部券商多家外资机构普遍认为,A股未来有望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上市目的地,也有利于吸引ADR回归。
摩根士丹利称,券商将成为直接受益者,但行业也将会出现进一步分化。
该机构表示,注册制发行是券商不断演变的生态体系的起点。一方面,更大的价格波动范围、更高的零售投资者投资门槛以及更多研究覆盖需求,将会使更多资金从个人转向机构。另一方面,新制度也会逐步使定价体系更为稳定,由市场驱动,这将会为未来放开IPO配售打下基础,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机构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将会强化券商的其他收入机会,例如主要经纪业务(投行向对冲基金等提供股票贷款、融资、集中清算、结算和托管等服务)。尤其是发行价取消23倍市盈率上限后,生态系统的形成取决于定价、研究、销售能力。“我们预计在这方面能够跑赢的券商可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例如中信、中金等。通过这次改革,未来2-3年头部券商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会出现2个百分点的改善,这一估计不考虑杠杆的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