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辽宁省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十三五”之后,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的城市迈进,实力增强,力量聚集,能力提升。
如今,沈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十三五”期间,沈阳全面创新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坚持以评促改,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强化监管提升服务,成为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之一。
持续优化政府服务。2020年,沈阳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045项,降低审批要求60.2%。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大幅缩短。“一枚印章负责审批”“免申请直报”等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3.5万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运行,按申请事项上线可用率达到100%,全流程上线可用率超过60%。150项便民服务为“手办”,115项社区服务为“多合一”。新的户籍政策出台,全年外地落户人口突破10万。
有效减轻企业负担。2020年,沈阳市增加减税70.4亿元,减免社保、水、电等费用130多亿元,投入应急转贷资金23.2亿元,续贷不还本168.2亿元。扩大专利质押和动产抵押融资规模,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万人进万家”活动解决了企业4195项需求。“企业评价与群众讨论”满意度达95.6%。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20年,沈阳市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910个,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引进内资同比增长12.7%。药品进口指定口岸通关作业。中欧班列出货量同比增长79.1%,跨境电商交易同比增长11倍。新签对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63.6%。京沈对口合作项目320个,投资280亿元。
目前,沈阳有超过90万个市场主体。财富500强企业在沈阳的投资项目大幅增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友好城市已达22个。自贸试验区和中德园已成为沈阳对外贸易、技术和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动能转换的新进展
沈阳注重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积累新动能。2020年,沈阳开工复工1亿元以上项目1612个,创历史新高。赛车轮胎等351个项目建成投产,郑伟沈阳国际谷等286个新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20年,109个重大技改项目开工建设,103个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70个精益管理咨询项目成功实施。110 MW重型燃气轮机下线,130万吨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机器人未来城、东软健康医疗国际产业园等。沈阳成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培育数字经济。2020年,沈阳将开通7321个5G基站,开发128个应用场景。S
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创新驱动新突破
沈阳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十三五”期间,沈阳市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9.7%。
推动基础领域研究。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一期封顶。新增铁路信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9个。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等14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支持应用领域研究。沈阳市组织集成电路薄膜设备等107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潜探测器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小牛翻译云平台、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等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2020年,沈阳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5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60家、雏鹰企业达到776家。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市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1家。驻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1037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3.9亿元。
活跃创新创业氛围。2020年,沈阳市组建沈阳市创新创业孵化联盟,形成鑫源“双创 骨干企业”、光明小镇“双创 产业链”等新模式。全市双创载体数量达到212家,创业孵化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集聚创业人员16.6万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十三五”期间,沈阳市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做实经济数据,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和7.5%,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