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亓超 淄博报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一批批优秀青年特别是90后回到家乡,投身发展,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编织和实现了创业梦想,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农村。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聂家峪村的黄就是其中之一。
黄远才(左一)和黄(右一)
辞富居贫,从青岛到聂家峪村
“他能够决定回来,放弃在青岛月薪过万的工作,最终决定回到这个贫困的山村,让我非常感动和鼓舞,也坚定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四年前,池上镇聂家屯村书记黄远才“不置可否”了第一个在村委会最困难的时候从青岛大学毕业学旅游的大学生黄。说到这里,他面前的这个七尺男儿有点感动。“用普通人自己的话说,他决定回来做,他真的不顾一切地出去了!”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的聂家峪村,是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面积3600亩,耕地不到400亩,153户353人。过去赤上镇一直有一句话,三个山谷最穷,包括聂家峪村。有一句话很夸张:穷人没有饭吃只能吃蔬菜,村里小溪里的水被染成绿色。周围村子的女孩都不愿意在这个村子结婚,怕没饭吃会饿死。
聂家峪村两委在尝试乡村旅游转型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要转型为乡村旅游,必须引进人才。引进专业人才不容易。村里没有资本,也没有高薪。再加上农村艰苦的条件,最后的结论就是没有人会来这里打工!
当时,黄元才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黄,——。
2015年春节期间,黄远才和黄一起吃饭。表哥试探性地问表哥是否会考虑回国创业。谈了半个晚上,表哥不同意表哥的要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黄远才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想法,而是时不时地把村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表弟:村民们不停地种树,到处集资,为村里最后一个项目做准备.
黄的父母一直坚决反对儿子回老家。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卖铁供儿子上学,希望黄能早日走出这个贫困的山谷,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去大城市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没想到,2016年底,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26岁的黄辞去了青岛旅游公司经营部经理的职务,带着全部家当回到了村里。
雪中送炭,村里又有了年轻人
“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很多周边地区毕业的学生也开始创业。在外工作4年后,他们也学到了很多旅游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表哥坚持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地方各级领导也越来越重视。考虑了几个因素后,他们最终决定回来。”黄回来后,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表弟做事业。
这一来,黄远才和其余村委会都有了主心骨。黄回归后,山东农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旅游开发经营的规划与管理。六名年轻的大学生陆续被招进来,其中四名全职在公司工作,两名兼职设计和宣传。年轻人来了,聂家峪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又活了。
潜心耕耘,把家乡变成诗和远方
“目前,有很多困难。从身边有几个小伙伴,到一个人,再有一群小伙伴,我学到了很多。除了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除了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土地和年轻人是最大的问题。”2016年从青岛辞职后,他回到了自己出生长大的小山村聂家屯村,黄也回来了
村已经整4年了。
“钱和人的问题不多说了。简单说一下土地问题吧。当游客来到之后,需要通过吃、住、玩等产业项目产生收益,需要容载场所,就需要搞建设,而没有建设用地就面临建着被拆的困境,更留不住游客。土地指标对于乡村来说非常难获取,尽管全市每年拿出5%的用地指标用于乡村发展,平均到乡村还是很少。除了建设用地短缺,生态红线的制约问题也是严重阻碍发展的重要原因。”

黄元孔继续说:“近10年来,聂家峪村陆续种植各种绿化及果树30余万株,来绿化荒山,打造生态环境,打造大樱桃、珍珠油杏、猕猴桃等采摘园区200余亩,种植3600株樱花树、修建5.5公里环山路,打造十里樱花漫道,种植6万株黄栌打造千亩红叶谷。但是绿化起来的荒山大部分都被划入生态红线内,这十分制约后期旅游公司与村集体在休闲农业上的发展。聂家峪村也通过当地政府上报建议予以调整,但没有成功,希望上级领导可以予以解决。”
在乡村振兴建设用地使用上,黄元孔建议,将乡村振兴的土地优先配给积极发展、有产业基础的乡村,支持鼓励他们发展的同时,让他们摸索发展模式并树立榜样,探索土地使用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人才、资金)进入乡村,将可行的方法汇总推广。
由于黄元孔毕业时间相对较早,他没能享受到市里关于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这种事没办法,毕业年限超了。在‘90后’里,我算最老的。”黄元孔一边苦笑一边喝了口茶。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工资领,社保断缴了两年。2019年村里情况稍微好点之后,他才又把社保续上了。


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山东农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聂家峪村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化,打造了“鲁中印象·聂家峪”南拾田园文旅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该项目被列为淄博市重点项目,已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3500余万元,成为集餐饮、住宿、会议、研学、农业采摘、垂钓、赏花、小型音乐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截至2019年公司营收达203万元,其中为村民分红约27万元,给村集体上交12.64万元。聂家峪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森林村居”、“十百千工程示范村”、“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博山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当初几个满腔热血、胸怀大志的同路人,陆续离开了。黄元孔咬牙坚持了过来:“困难就是试金石。我认为情怀和理想远比钱重要!如果当初为了挣钱,我可能不会放弃在青岛奋斗了4年的成果回到这里。两地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正是这一方生养我的水土、这些操着乡音的亲人,让我能一直坚持下来。看着现在的采摘大棚、果园、精品民宿和年底即将投用的游客服务中心,想想以前这里的荒山野岭,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的队伍,投身到脱贫攻坚振兴乡村这一浩瀚的洪流中来,这将是我们90后的另一种时代写照。”